第21頁(第1/2 頁)
因起義等待時間太長,糧食告缺,鄭士良留下80人駐守,遣散其餘民眾等待時機。此時已有風聲逐漸外洩,說三洲田有亂黨數萬人,準備揭竿而起,引起清政府廣東當局的注意。
10月初,兩廣總督德壽開始了對三洲田起義軍的圍剿,鄭士良急電孫中山速予接濟。此時,孫中山並未籌備好,復電暫時解散;但這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勢,於是又電孫中山,準備起兵沿海東上,直逼廣州,再一次敦促孫中山接應。
10月8日,鄭士良先發制人,派統將黃福帶領敢死隊80人夜裡突襲清軍的先頭部隊,打死了40多人,俘虜30多人。受到突然襲擊的清軍不知起義軍兵力底細,倉皇潰逃。
第二次革命武裝起義由此打響,早已躍躍欲試的革命黨和反清會黨深受鼓舞,鄭士良幾次率軍大敗清軍,所向披靡,沿海有兩萬多農民參加起義軍,鄭士良在白沙整編隊伍,準備攻入廈門,接受由臺灣運來的人員和武裝。
現在看來,惠州起義的突然爆發實在出乎孫中山意料之外。孫中山一面與臺灣總督兒玉接洽,請他協助;一面立即電飭宮崎寅藏與菲律賓獨立軍領袖彭西商談借軍火一事。一年前,孫中山曾幫助彭西在日本購買軍火,但第一批武器在駛往菲律賓途中遭遇大風,在寧波附近觸礁沉沒;此後,彭西又籌資請日本人中村彌六代購軍火,孫中山希望在此緊急關頭能借用這批武器以支援惠州起義。不料,宮崎來電告知:這批武器全是廢鐵,不能武裝起義軍。
10月19日,伊藤博文組成新內閣,新政府令臺灣不許支援中國革命。如此一來,不但借武器的希望落空,回內地領導革命的計劃也被破壞。孫中山立即通知香港同志:&ldo;情勢突生變化,外援難期,即至廈門,亦恐徒勞。軍中之事,由司令官自決行止。&rdo;
孫中山派的山田良政10月22日到達起義軍營地傳達了命令。鄭士良立即召集各將領會議,大部分義軍解散,鄭士良率領千餘人撤回三洲田山寨據守。這1000多人分水陸兩路撤退,鄭士良帶領的陸路一部和清軍主力何長清遭遇,革命士氣已低落,加之途中糧餉不繼,被清軍打敗,起義軍被迫解散。鄭士良和黃福等人先後避往香港。而山田良政在送信返回時,由於路不熟,被清軍逮捕後遇害。1912年,孫中山在日本為山田良政立了一座紀念碑,稱其為&ldo;外國義士為中國共和犧牲者第一人&rdo;。
孫中山對惠州起兵的準備,時間雖較長,一直尋找合作力量,餉械準備並不充分,導致惠州方向籌備的義軍長時間的等待,最終被迫自動起義,造成孫中山的計劃與惠州義軍在銜接上的&ldo;失誤&rdo;,惠州起義僅存17天。
------------
保皇還是革命
------------
1900年11月10日,臺灣總督下驅逐令,孫中山偕陳清由基隆乘&ldo;橫濱丸&rdo;啟航赴日本。在日本,他與康梁等保皇黨再次遭遇。
1902年2月至7月,梁啟超在《新民叢報》上發表長達10萬言的《新民說》,把滿清的腐敗昏庸歸結為人民的愚昧。同年9月,康有為在報紙發表《辯革命書》,攻擊革命派。&ldo;保皇黨&rdo;的言論,蠱惑性極大,對革命力量的發展構成一種威脅。在檀香山,由於梁啟超憑藉孫中山的信任,在興中會中鼓吹&ldo;保皇與革命原屬同流&rdo;,幾乎摧垮了興中會,大部分會員都轉向了保皇黨。許多人還出巨資,贊助出版保皇黨的機關報《新中國報》,這張報紙大肆鼓吹保皇,攻擊反清革命。
1903年9月下旬,孫中山從日本到檀香山,這是他第5次到檀香山。&ldo;保皇黨&rdo;機關報《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