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2/2 頁)
聲言辭去都督一職,廣東黨政軍各社團紛紛各自選舉都督,其中以推舉孫眉為多,教育總長蔡元培更是熱心支援此議。但孫中山親自致電大哥孫眉加以勸阻。據說孫眉起初還頗為不滿,但後來深知局勢之複雜,表示與孫中山立場一致,支援胞弟的工作。
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流亡日本,孫眉自故鄉移居澳門。1915年2月11日,孫眉病逝於澳門,享年62歲。孫中山聞耗極為悲痛,但鑑於實際,仍然無法親自主持其兄喪事。這位識文不多,但一生赤誠為國為革命立下汗馬之功的功臣,眼見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憂憤成疾,抑鬱而逝,實可惋惜。1935年4月,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決議以國幣一萬元將孫眉遺骸遷葬於翠亨村逕仔朗山,並立碑刻辭以表彰他為民國所作的貢獻,汪精衛撰寫碑文。
------------
廣州起義,革命的前奏
------------
從1907年5月的潮州黃岡起義開始,到1908年5月雲南河口起義的失敗,孫中山在粵、桂、滇邊境連續發動了6次武裝起義,在這些起義中,孫中山把會黨作為起義主力的思想非常明顯。
金沖及、胡繩武在《辛亥革命史稿》中對孫中山依靠會黨發動武裝起義一事,作了深刻分析。兩位學者認為,中國近代的會黨,主要是以遊民、流氓無產者為主體的,優點在於這些人都處於社會底層,對社會現實有著強烈不滿,富有反抗性,容易一呼百應,也傾向於接受革命黨人反滿宣傳的影響。但缺點也很明顯:他們缺乏真正的革命覺悟,難以從事持久的鬥爭,一受挫折,更容易一鬨而散;缺乏嚴格的紀律,戰場上不服統一指揮,各自行事;成分複雜,有些人甚至打家劫舍,殺人越貨。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