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官是官,吏是吏(第1/3 頁)
從那天起,我們對燕帖木兒家族的戰爭就正式打響了。
連著幾個月,朝堂上突然颳起一股彈劾之風。剛開始只是哈麻。後來,在伯顏的支援下,越來越多的御史也加入。
當然,被彈劾的官員並不只是燕帖木兒餘黨。其他人也有被彈劾。
這樣,就不會授人口實,說我們只針對燕帖木兒家族。
撒敦等人又氣又急,偏偏無可奈何。這些年,燕帖木兒一黨權勢滔天,作威作福慣了,斑斑劣跡實在是太多了。
都不用我們捏造證據,燕帖木兒餘黨就已經是罪責難逃,紛紛落馬。
我們是站在道德的最高點,對燕帖木兒家族勢力進行清算。
隨著大批燕帖木兒餘黨被免官,空缺了許多崗位,我們的人開始得到提拔和重用,在朝堂上的話語權越來越重。
這些新晉官員中,有伯顏、脫脫、我、哈麻推薦的人,甚至還有天理教推薦的人。
這些人無論來自何方,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反對燕帖木兒家族。一個反對燕帖木兒家族的同盟勢力開始形成。
在這過程中,鐵鍋對同盟勢力是不斷加官晉級。
如脫脫被晉升為同知樞密院事,變成掌握兵權的正二品大僚。
而哈麻也是接二連三地晉級,從七品芝麻官,成為正四品的吏部侍郎,連升了三大級。
這可把哈麻高興壞了,笑得他腮幫疼了好幾天。
要知道,如今的六部中,吏部最重,兵部最輕。
在元一朝,兵部主要管軍屯、驛站等雜活,把很多重要職權都交給了樞密院。
一句話,兵部是給樞密院打下手的。樞密院把實權拿走,剩下那些麻煩事,全塞給兵部。
有功我樞密院獨享,有過你兵部也有責任。所以,當時無人想去兵部,爭破頭也想著去吏部。
可以說,自從吏部設立以來,到元一朝,吏部才是真正的“吏”部。
自古以來,通常把官吏作為帝國政府工作人員的總稱。
但實際上,隨著歷史的程序,官吏的區別越來越大。
官是官,吏是吏,涇渭分明。
秦漢時期,官吏以俸祿多少來區分,兩百石以上的叫做官,兩百石下叫做吏。
晉朝時,官吏以出身背景來區分,官只能是士族子弟來做,吏就無所謂了,誰幹都行。
當然,這都是通常情況,特例的不算。歷史上亦有不少人,憑藉不世之功封侯拜相,比如衛青。但畢竟是極少個例。
隋唐時期,官吏以能不能考上科舉來區分。能夠透過科舉考試金榜題名的叫做官。否則就是吏。
官是帝國任命的,有編制、有品級,其俸祿由中央財政供養。
吏是由地方長官,或者是中央各機構長官招募的,無編制、無品級,其俸祿由地方財政或中央機構自籌解決。
官是鐵飯碗,無罪不能免;吏是臨時工,隨時可解聘。
但是隨著科舉考試的門類越來越少,內容越來越窄,官不但不會解聘吏,反而越來越依賴吏。
發展到最後,在地方上,沒有官其實無所謂,沒有吏可是萬萬不行。
原先的時候,精通算術、法律、水利等人才,也有機會透過科舉,選拔為官。
但隨著理學的興起,這些人才再沒有機會當官,最多隻能為吏。
因為到最後,朝廷開科取士,只要理學專家當官,別的人才一律不要。
南宋宋理宗時期,經過理學家改編、註釋的《四書》,被朝廷正式定為官學。
讀書人想要金榜題名,必須要下苦功夫研讀新版的《四書》。
也就是說,儒學經典開始有不同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