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金口新河的計劃(第1/3 頁)
到了至正四年,天理教的大靠山——脫脫丞相有了大麻煩。
從至正四年三月起,彈劾脫脫的奏章,如雪花般飄入宮城中。
而這一切的源頭,要從至正二年開鑿金口新河說起。
至正二年,中書省參議——孛羅貼睦爾、都水監——傅佐兩人,向脫脫建議,開鑿金口新河。
這條新河連線通州高麗莊——西山金口,全程近一百三十里。計劃開鑿河道寬二十丈,深五丈。
開鑿之後,金口新河即可連線御河、無定河,使整個海河水系進一步互通、互連。
孛羅貼睦爾、傅佐兩人認為,開鑿金口新河的好處至少有兩點。
一是進一步擴大漕運、海運的範圍,省去大量人力畜力。這不論是對朝廷,還是對百姓來說,都是一勞永逸的事情。
二是開鑿之後,可治理上游無定河的洪災。
這無定河是黃河的支流,在歷史上可謂是赫赫有名。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所指的正是這條無定河。
這條河既滋潤了大片土地,也多次決口、改道,爆發洪災。
因為此河的河道遷徙不定,故叫做“無定河”。
無定河多次改道的原因是,上游含沙量大,淤泥越來越多,河床越來越高,造成上下游之間的落差極大。河壩扛不住水壓。
每逢雨水氾濫時,無定河就容易決口,奔湧而下。
因上游河床太高,決口時,河水猶如天上水,一瀉千里,破壞力極大。
每一次決口引起的洪災都是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脫脫一聽,覺得此事可行,便有意開鑿金口新河。
但在開鑿之前,朝堂中也有不少反對意見。尤其是中書省左丞——許有壬堅決反對。
他認為,金口新河連線無定河後,是禍非福。
開鑿後,無定河的河沙,必定會使金口新河的河床變高。到時,大船必不可行。
何況,兩河之間落差很大,且金口新河兩岸居民密集。一旦洪水從上游奔流而下,後果不堪設想。
朝中官員分成兩派,爭吵不休。
鐵鍋拿不定主意,便問脫脫。脫脫力排眾議,認為開河之事,勢在必行。
最後,在脫脫的主持下,金口新河總算是開通了。許有壬因此,怒而辭職。
到了至正三年,金口新河的河床果然變高。不少大船擱淺被困,須招募縴夫才能把船拉出來。商人們怨聲載道。
而到了至正四年二月底至三月初,雨季連綿不斷。
果然不出許有壬所料,金口新河在三月兩次決口,爆發了洪災。
特別是第二次決口,水量之龐大,水流之湍急,波及之廣闊,前所未聞。
就連很多地方的糧倉,都直接被沖走。整個華北地區一片哭聲。
當月,人飢,相食!
不久後,我和哈麻奉鐵鍋之命,前去重災區,督察賑災的情況。
沿途所見所聞,簡直讓我大為震驚。
村莊、田野、道路、房屋、橋樑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因為洪災,而變得模糊不清,殘缺不全。
所見之處全是一片狼藉。所經之路大多泥濘不堪。
軍士、民工們需要迅速用土塊來修整道路,才能讓載重的牛車可通行。
空氣裡瀰漫著潮溼和屍體腐爛的味道。
風中不斷傳來人們哀嚎的聲音。
那些倖存下來的人們,臉上都充滿了無盡的痛苦和哀傷。
有些人站在高處,望著低窪。那裡也許曾經是他們的家園。
有些人在淤泥中翻找,試圖能找到一些值錢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