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2/4 頁)
現實條件的限制,任何國家的社會政策在“應然”和“實然”之間均存在著程度不同的差距,但“應然”與“實然”之間的差距過大則是中國目前社會政策的明顯特徵。
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中國已有的許多社會政策往往得不到落實,有關社會政策方面的法律法規執行程度很低。比如,中國目前儘管也有各種型別的權益法,如婦女權益保護法、未成年*益保護法、殘疾*益保護法,等等,但是,這些社會政策往往得不到切實有效的貫徹實施。應當承認,國家和社會對於社會成員基本權利的關注和實際保護往往是不得力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甚至不如1978年以前的30年。國家和社會在許多領域或場所,只是承認社會成員利益驅動的正當性和合理性,鼓勵社會成員透過許多渠道去“致富”,為此往往可以制定一些變通性的政策予以保護或提供方便;然而,對於社會成員自身所擁有的基本公民權卻保護得不夠。“應然”和“實然”社會政策之間過大的差距還表現在,一些基本的或“次基本的”社會政策往往缺乏相應配套和一致的具體辦法來實施,因而這些基本的社會政策便程度不同地流於一紙空文,“應然”與“實然”之間的距離自然拉開。許多具體的政策同基本的社會政策諸如憲法、勞動法之間有時就存在著不協調的情形。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社會政策的任務更為複雜和艱鉅,所以中國的社會政策應當得到全社會的特別重視和足夠的投入,甚至應當得到超前性的發展。但是,令人遺憾的是,中國現有的社會政策由於缺乏主體部分,由於體系化程度和規範化程度的不足,由於在應然與實然之間存在著過大的差距,所以效力十分低下,無法有效地應對中國社會所面臨的各種嚴重的問題和巨大壓力。
中國社會政策的發展不可能是一個自發的過程,而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進行建設的過程。就此而言,我們應當特別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以現代的公正理念作為社會政策的基本立足點,防止兩個極端現象的發生。
作為現代公正理念具體化的社會政策必須防止兩個方面的問題,缺一不可,否則社會政策便是片面的,會造成不公的現象。一個方面的問題是過大的貧富差距問題。過大的貧富差距意味著社會的不公,是需要透過社會政策來予以解決的。發達國家的歷史證明,在市場經濟初期階段,貧富差距往往較大,容易誘發許多社會問題,容易引起社會的動盪,因而必須透過社會政策予以矯正。中國現階段正處在市場經濟的早期階段,由於缺乏必要的社會調劑及其他種種原因,使得貧富差距迅速拉大,基尼係數已經超出了公認的警戒線,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並降低了整個社會的發展質量,嚴重危及到社會的安全執行和健康發展。如果還不重視社會政策的實施,中國社會將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社會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刻不容緩。另一方面的問題是平均主義的高福利化。中國雖然不是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但是,由於傳統的平均主義等種種因素的強固存在,由於如今為數眾多的社會弱勢群體成員對於公正的強烈訴求,更由於前兩者因素十分容易合二為一,因而在制定和實施社會政策時有可能會引發某種早熟性的高福利化現象。對此,應引起人們的足夠警惕。
第二,既要維護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狀態,又要維護其基本的權利。
社會政策的重要目標在於維護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狀態,保證社會成員在一個社會當中所應當具有的生存底線,促進社會整體福利的不斷增進。但是,對於社會政策目標的理解還不能僅限於此。
維護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同樣應當成為社會政策的重要目標。應當看到,社會成員基本權利狀況,既反映出社會成員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具體處境(結果)如何,也是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