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3/4 頁)
所期望的結果,可能因為其他國家希望追隨它,羨慕其價值觀,以其為榜樣,渴望達到其繁榮和開放的水平等。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實現世界政治目標的方式,確定議程、吸引其他國家與透過威脅、運用軍事或經濟武器迫使它們改變同樣重要。軟權力(使得他者期望你所期望的目標)吸引民眾,而不是迫使他們改變。確立預期的能力往往與無形的權力資源相關,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政治價值觀和政治制度、被視為合法的或有道義威信的政策等。”
全球化是當前軟實力討論所必須面臨的一個新結構,這個結構指向一個全球共同體或全球性社會,而在這個全球共同體或全球性社會中,人們更多地依賴於共享的價值和已為人們所接受的社會風俗習慣,而不是一個共同體對另一個共同體,或者一種價值對另一種價值的強制和互相爭鬥。因此,在這樣的全球化結構和程序中,軟實力的價值構建就有了更明確的範圍和方向,那就是有條件和能力成為共享價值中的價值,一個國家軟實力的大小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決於它能為人類的共享價值貢獻多少,能為大家所共享的程度有多深。而從政策層面看,軟實力的問題是促進自身文化和價值的共享化、普世化,而這樣的一個過程又必須基於自覺性、自願性,而非強制的改變。另外,能夠構成軟實力的政策,必定是符合某種普世性價值和道義的政策。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軟實力的構建(5)
中國軟實力的構建
中國的軟實力構建已探索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許多效果,譬如中國文化年活動的舉辦,孔子學院的設立等。中國文化年已在俄羅斯、法國等許多國家舉辦,而孔子學院的設立,據新華社報道,迄今已有123所、覆蓋49個國家和地區,極大地促進了漢語和中國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在學理層面上,對中國軟實力構建問題的思考要在這基礎上更深入一層。透過中國文化年的活動和孔子學院的教學,中國文化確實獲得了更多、更廣、更強的走出去渠道和平臺,但這裡的問題是,除了藉此傳達我們的交流方式、喜怒哀樂、審美傾向、歷史傳統等內容外,還有什麼更深層、更系統、更容易為受眾所接受並轉化為其行動的內容可以提供。正如我們在上文所討論指出的,喜歡畢竟才是產生吸引力的第一步,而對於軟實力之所以成為軟實力、軟實力要發揮作用來說,更重要的是在第二步。因此,中國軟實力構建的學理任務就成了如何構建我們具有普世性意義的價值體系,這種價值體系能夠在全球化的新時空結構中競爭,能夠成為人類共享價值的一部分,能夠為形成全球共同體或全球性社會服務。
考察近代以來西方價值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發現它基本上也是一個其價值的普世化的歷史,只是這個過程在早期是由槍炮保駕護航的、由商品和資本鋪路的,是硬權力首先取得了勝利,爾後人們開始研究其勝利背後的軟實力。而在這一過程中,其他文化和價值不管願不願意,不管採取什麼樣的反應,也紛紛被席捲進了一個全球性的潮流和漩渦中。
中國軟實力的構建,目前談得比較多的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挖掘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二是總結中國的發展模式,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經驗。
不過,從我們上面的討論來看,在全球化背景下,軟實力內涵的精髓在於其所包含的價值、文化和制度的普世性,即可以為形成中的全球共同體或全球性社會提供多少共享價值。軟實力所包含的價值,第一要具有吸引力,第二要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們能夠並願意仿效、追隨並轉化為他們的價值。中國的傳統文化確實具有吸引力,因此我們在海外創辦的學院都叫“孔子學院”,但光有吸引力還不成其為軟實力,要成為軟實力還應能為他人所仿效和追隨。從這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