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唐三爺的酒(第1/3 頁)
楊浩宇嘴裡的這個唐三爺,當年實際上只有四十多歲,卻因釀得一壺好酒,加之一臉常年不刮的鬍子,被三姓寨人尊稱為“三爺”。
唐三爺是出了名的古怪脾氣。
他不愛說話,無論見到誰都是愛搭不理的。
一個包了漿的酒葫蘆常年拴在他的腰間,人們時不時就會看到他揪開木塞,仰頭來上一口。
寨子裡的人當面都尊呼他為唐三爺,而私下裡卻都稱他為“悶酒葫蘆”。
“三折肱,為良醫。”但很多人一天三頓酒卻不知酒滋味,更是不會釀酒。
唐三爺就不一樣了。
他愛喝酒,但有度;而且,他有著三姓寨獨一無二的密不可傳的釀酒手藝。
唐三爺從小釀酒,技藝屬於家傳。
他父親也就是古春的外公只有兩個孩子,一個是唐三爺,一個是古春媽。
釀酒是個辛苦活,加之古春外公也是一個老傳統,他的技藝當然秉承著傳男不傳女的祖訓。
唐三爺十多歲就掌握了古法釀酒的全套工藝,釀出來的酒完全可以媲美他的老父親。
但釀酒過程中最核心的機密也就是制曲工藝,直到他的老父親駕鶴西去之前,才告訴他。
至此,唐三爺就成了三姓寨唯一一個懂得古法醬酒制曲及釀造工藝的人。
就算是這樣,知道他的人少之又少,而喝過他的酒的人就更少了。
直到他妹夫古主任把他推薦給柯所長。
當年三姓寨糧管所曾經開過一個酒廠,配備了當時很高階的一整套釀酒裝置。
可酒廠建好後,先後換了好多師傅,都始終都釀不出一壺好酒來。
眼看酒廠就要黃了,幾十萬的裝置也要打水漂了,柯主任懊惱無比。
突然有一天,那時尚未病退的古副主任因為有事相求而給糧管所一把手柯主任拎去了兩瓶酒。
光玻璃瓶,玉米芯子塞著瓶口,玻璃瓶頸部栓著一根用來方便提拎而用的手工搓成的棕繩。
這就是標準的三姓寨80年代低端散酒的模樣。
柯主任當時很納悶:整個三姓寨的人,有一個問一個,有誰不知道我柯主任只喝瓶裝酒?
你古副主任要想找我辦事,卻晃晃蕩蕩地給我拎來這麼兩瓶黃不拉幾的散簍子,是個神馬意思?
古主任那天不光帶著兩瓶散裝酒,在他那藍色咔嘰布中山服的兩個鼓澎澎的口袋裡,還分別用牛皮紙裝著一包花生米和一包切好的滷順風(豬耳朵)。
在柯主任詫異的目光下,古副主任掏出荷包裡的花生米和豬耳朵,在主任辦公室的茶几上擺好,然後又從茶几上的茶盤裡拿了兩個透明的鋼化玻璃杯,並排在茶几上放好。
他解開手中酒瓶上的麻繩,拿下其中一瓶酒,用牙咬住玉米芯瓶塞,“嘭”地一聲就開啟了酒,而後“咚、咚、咚”地往兩個鋼化玻璃杯中各倒上了半杯,又塞上了瓶塞。
只看得柯主任目瞪口呆。
古副主任指著茶几上的酒杯,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柯主任一向尊重古登才這位老同志,兩人平時的關係處理得也不錯。
所以,古副主任今天的舉止雖然看著比較奇怪,但他絲毫不擔心古主任會有什麼貓膩。
古主任和柯主任各自端起一杯酒,先是互相碰了一下。
柯主任拿著酒杯晃來晃去,端詳了許久,猶豫了一會兒,而後就習慣性地仰起脖子,一咬牙一閉眼,準備按照他一貫的風格、豪爽地把那半杯酒一口乾掉。
古主任眼疾手快地拉住了他舉杯的手,說:“別慌,柯主任,你再看一看!”
柯主任被老古搞得莫名其妙,又不便多說什麼。心想既然你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