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初立名望(第1/2 頁)
於是,流言不翼而飛,說郡守是借贍養孤兒之名,實則要搜刮大戶人家的糧食。
至於三年後按償還本息,更是沒人相信。
甚至有黃縣大戶揚言,如果蔡家真的贍養這些孤兒,而不是為了博取名聲,更不是巧取豪奪大戶的糧食,日後將會向郡府捐獻十萬石糧食。
捐獻,那可是不需要償還的。
結果,揚言一出,應者如雲。黃縣半數的大戶,都在聲討蔡太守和郡府。
這也是因為蔡立沒有背景,否則誰敢聲討他。
蔡立和郡府根本不辯解,只是派人把如此揚言的大戶都記了下來。
三日後,直接要求聲討者簽字畫押,以做憑證。
憑證上還註明,一年後,所有孤兒能存活九成,而且年紀達到十五歲的孤兒,無論男女,都能自食其力,才算真心贍養。
如果最終證明郡府達到上述所說,各家則按憑證上所說,向郡府捐獻至少五萬石糧食;
反之如果郡府輸了賭約,不僅需要馬上歸還詐騙而來的糧食,而且還要加五成利。五成利算在蔡家頭上。
契約簽訂後,蔡立在自家宅中,放聲大笑。
他實在是忍不住。
因為那些大戶必然會輸掉賭約,郡府將有有近百萬石糧食入倉。
這是什麼概念?
那可是相當於東萊最大世家管氏全部儲糧的一半了。
一年後,所有人都在傳言,與聲討者簽訂契約,是蔡成給蔡立出的計謀,名曰“請君入甕”。
因開辦大醫堂之事,蔡成在黃縣也出名了。
畢竟兩位神醫是隨他而來,而且郡府中傳出訊息,說是開辦大醫堂,是蔡成還在跟隨山中客之時,就與兩位神醫商議好的。而兩位神醫,包括神醫的弟子們,都唯蔡成馬首是瞻。
能引兩位著名神醫到東萊安家落戶,且廣招學徒,這哪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即使不是一般人,好像也做不到吧?
更遑論兩位神醫還以蔡成馬首是瞻。
蔡成才十二歲,怎麼聽這事怎麼荒誕。
所以路途上那些議論一樣,最後統一的結論是:請兩位神醫入東萊,皆是山中客之功。而山中客請兩位神醫入東萊,也是為自己的關門弟子撐場面。
可以說,蔡成歸家不到十日,其名聲已經傳遍整個東萊郡。更有很多人,想知道蔡成到底學了什麼,在哪方面突出,除招攬兩位神醫外,還能否做出什麼驚人之舉……
要知道,孔聖人的十九世孫,孔融孔文舉,在幼時就憑著“四歲讓梨”而聞名天下,終成漢末著名大儒。
名聲都是炒作出來的,名望才都是吹捧出來的。
這世上,有真才實學又有名望之士,委實不多。
蔡成名聲大噪,也激怒了黃縣的年輕一輩。
哪有文人不相輕的?
哪有年輕人不氣盛的?
各家年輕人相互串聯後,揚言邀請蔡成以文會友,打算當場考校蔡成的學識。
結果蔡成還真的答應了。
開辦大醫堂的公示剛剛送往各縣國,蔡成就公開邀請黃縣諸多士子,去海邊共賞初冬海景,並藉以結識黃縣的人傑才俊。
時間就定在大醫堂正式收徒的前四天。
因為蔡成明言,大醫堂開始收徒後,他就會非常忙碌,幾無時間再與各位才俊一聚。
各家才俊歡呼雀躍。既有一睹蔡成風采之願望,又有想在學識上擊敗蔡成之雄心。
結果,出行的當天一早,各士子根本就不用招呼,駕著馬車,直奔蔡成指定的海灘而去。
既然蔡成邀請的是士子,而沒有註明年齡要求,一些二十歲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