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第2/3 頁)
除此之外,在天文學的尺度上,0.065光年已經是非常近的距離了,當一顆質量超過太陽一半的恆星出現在這麼近的位置上時,其引力也會影響到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八大行星依然會被太陽的引力牢牢地束縛,但它們的執行軌道或多或少地都會出現一定的偏移,而這帶來的後果將是不可預知的。
總而言之,如果人類沒有在“格利澤710”到來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就可能會面臨一場巨大的危機。好在人類還有132萬年的時間,按照目前人類科技的發展速度來看,這應該足夠讓人類發展出強大的科技來化解這場危機。
可以想象的是,人類在未來可以透過恆星控制裝置改變一下太陽的執行軌道,從而使太陽和“格利澤710”在安全的距離上完美地錯過彼此,而假如屆時的人類科技足夠強大,甚至還可以直接摧毀這顆對人類威脅巨大的恆星。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點選播放 GIF
蒙古國,這個與中國相鄰的國家,因與中國淵源頗深,而常常出現在歷史和政治的討論中。
然而在翻開中蒙的地圖後,一些人會驚訝的發現,蒙古國東部的一塊領土幾乎直插中國腹地,深入內蒙古自治區340公里,像一根長長的釘子,把本來連通的內蒙古草原分割成了兩塊。
他們十分不解,當時蒙古脫離中國時,領土為何這樣劃分?
歷史遺留問題
在分析這一地理形態為何如此奇特之前,我們必須追溯到中蒙兩國曆史的深層背景。
蒙古國,曾是中國的一部分,經過數百年的征戰和變遷,才最終脫離了中國的統治,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
中國的“外蒙古”一度在清朝時期處於中國的領土之內,直到20世紀初,蒙古獨立的步伐加速,尤其是經過俄國的支援後,蒙古國在1921年宣佈獨立。
而這段邊界的劃定,正是歷史的結果,涉及到的爭議、協定以及大國博弈,都為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釘子”地帶提供了答案。
蒙古國的東部邊界這一“突進”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
當時,俄國為了擴張其勢力,開始對蒙古的控制進行滲透。
清朝的衰弱給了俄國和蒙古獨立的機會。1915年,中俄簽署《中俄協約》,試圖透過此協定對蒙古問題進行妥善處理。
然而,俄國與蒙古的關係卻愈加緊密,最終在1921年蒙古宣佈完全脫離中國獨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在這一過程中,中蒙的邊界問題成為了雙方的焦點,尤其是在貝爾湖地區的劃分上,成為了矛盾的核心。
中國與蒙古的邊界劃定,一直沒有完全明確。
新中國成立後,關於中蒙邊界的爭議仍舊存在。
蒙古東部的這一塊地帶,之所以呈現出“V”字型的外突形態,便是歷史上兩國在談判過程中留下的遺留問題。
這一地帶的劃定,涉及到兩個重要的歷史因素:首先是蒙古與中國清朝的長期關係,其次則是蘇聯在其中的影響力。
由於中蒙之間的歷史糾葛,以及兩國政治立場的分歧,最終導致了這一塊地帶的突進,成為今天的邊界形式。
特別是貝爾湖地區的劃分,成了歷史上爭議的焦點。
在清朝時期,貝爾湖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的領土。但隨著蒙古的獨立,尤其是在蘇聯的支援下,蒙古堅持認為貝爾湖屬於其疆域。
儘管中國不同意這一觀點,但在國際壓力和現實政治的考慮下,最終在1962年簽訂了《中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