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2 頁)
朝廷和白蓮教各退一步,這已經是朱瞻基預料到最好的結果了。
安排了白蓮教,永樂帝操心大孫子的安全問題,「這次你在山東遇險,是因禍起蕭牆,被建文餘孽安插在身邊細作算計了,帶過去的侍衛幾乎死絕了,剩下的人也不可信,朕要錦衣衛一一摸清底細才敢給你用,朕會在各個衛所抽調精兵組建新衛隊來保護你。」
對於護衛,朱瞻基有自己的想法,這次差點死於漢王父子設計的刺殺,他痛定思痛,發誓不會讓自己再次被這對父子算計。心想漢王雖就藩山東,但在軍中的威望尚存,朝中武將勛貴們和漢王一起在靖難之徵時並肩作戰,有同袍之誼,他們都支援漢王,即使從軍中招募新人,大部分人心裡也向著漢王。
在漢王出生入死幫永樂帝奪天下的時候,太子一直坐鎮後方——他太胖了,且腿腳殘疾,走路都要四個人扶著,如何上陣打仗?
因而朝中武將多支援英勇善戰的漢王,文臣多支援溫和寬厚的太子。
朱瞻基曉得,要保護自己,就要學皇爺爺將整個山東官場連根拔起的手段,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現有軍隊的人他都不敢相信。
朱瞻基早就想好的對策,說道:「皇爺爺,孫兒有個想法,這次皇太孫宮的衛隊就不從軍中挑選了,新紫禁城即將落成,這兩年大明就要遷都了,肯定有人想藉機興風作浪。邊關和各地衛所都要提高警惕,增加人手維持穩定。本來人手就不夠用——皇爺爺剛才還免去了山東今年的徭役兵役,少了一部分兵源。如果孫兒從先有軍戶裡選人,一個蘿蔔一個坑,孫兒選了一個,軍中必然要有新人填補進去,人從何來呢?」
大明是按照職業來劃分戶籍的,分為農戶、商戶、軍戶、林戶、漁戶等等,軍戶都是世襲制,代代以軍人為職業,家族傳承,各種勢力盤根錯節,漢王善戰,又捨得花錢籠絡,安頓老弱病殘,因而在軍戶中的威望遠遠壓過太子。
永樂帝問:「你不要從軍戶裡選,那裡來的人?」
朱瞻基說道:「孫兒覺得可以從民間招募。無論商戶還是農戶,各行各業,只要年輕力壯,願意從軍,都可以參選孫兒的護衛軍。一來可以解決軍戶兵源短缺的問題。」
「二來這些人大多沒田沒地沒有產業,就不計後果了,在城鄉遊手好閒、好勇鬥狠,還自詡行俠仗義,一旦有類似白蓮教這種□□鼓動,就會加入為之賣命,落草為寇,與朝廷為敵,攪亂時局,白蓮教能夠在兩個月的時間掀起這麼大的風浪,其主力都是這些沒有產業但滿腔熱血的年輕人。如果孫兒給他們一條生路,憑本事建功立業吃飽飯,他們應召而來,被軍紀約束,從地痞流民變成軍人,市井鄉村都鬧不起事來,就穩定了。」
永樂帝一想,的確是個一箭雙鵰的好法子,反正軍餉都要支出的,不如把這些市井「閒人」養起來,好生調/教,這樣兵源有了,地方也能穩定。
永樂帝頓首道:「好,就按照你說的辦,來人。」
兩個女官進來了,永樂帝口述了在全國非軍戶的年輕人中為皇太孫招募新衛隊的決定,沉吟片刻,「……都是些沒有當兵經歷的新人,就像新芽一般稚嫩,那就叫做『幼軍』吧。選五萬幼軍,交給皇太孫親自訓練。」
五萬!朱瞻基狂喜,他以為五千人就頂天了,沒想到皇爺爺大手一揮,給了他五萬絕對忠誠的幼軍。這些人都不是軍戶出身,和漢王一點關係都沒有。
有了五萬幼軍保護搖搖欲墜的儲位,朱瞻基多了份自信。
永樂帝用手比了比大孫子的身高,「朕去年出征時你才到朕的額頭這裡,現在已經和朕一樣高了,這模樣也越來越像,朕年輕時也俊過呢。」
看著已經大人模樣的大孫子,永樂帝感慨萬千,「你今年十八了,因北伐還有遷都之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