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春耕(第1/3 頁)
趙國田製為二百四十步,在各國田制當中,也是步數最大,唯有秦國也是二百四十步。至於其他各國,田制步數皆是少於這兩國。
耕地的步數大,這意味著百姓們可享受較大的福利,對於君王擁護較大。
在平原地帶,耕地極為狹長,左腳一步右腳一步,合成為一步,這是耕地的寬度,接著又是走上二百四十步,這是耕地的長度。寬度為一步,長度為二百四十步,就是一畝地,每畝地之間有著隴間隔。
寬度為一步,適合二牛抬槓,拉著犁前進。
驅趕著耕牛前進,走到地的盡頭,就是耕完一畝地。
然後,轉動轉動耕牛,繼續耕第二畝地。
邯鄲附近的耕地,主要是大平原為主,這裡的耕地極為平整,一片接著一片。
趙政跟在母親後面,母親做什麼,他也是做什麼。
成年壯丁在前方推著直轅犁,進行著初步耕地,接著要進行耙平,打碎大的土塊;接著開溝,一條形成長長的溝壑,可以防止禾苗被水淹;還要對田地整品,變得平整起來。然後,開始播散著肥料,有人糞,馬糞,羊糞等等。
肥料播散的均勻之後,將麥種播散進去,每畝地消耗麥種二點六鬥,下田收穫一點五石,中田收穫二石,上田收穫兩石五。
趙國下田為主,少數為中田,上田稀少。
然後撅土把種子蓋好。
在一頓過程當中,男女分工合作,有人負責做壟,有人負責敲碎土塊,有人播種,有的平整地面,幾個人協力完成,比較麻煩。
而扶犁最耗費力氣。
在犁地的過程當中,可讓土壤肥力攪動起來,同時讓土壤變得鬆軟,乾土犁松更溼潤,溼土犁松更乾燥。
又是把莊稼剩茬和雜草埋進土裡,分解成肥料。
等到太陽落山的時刻,趙政帶著疲憊回到家中。
躺在床榻上,侍女端上木盆,裡面有著溫水。
趙政將雙腳放在木盆當中,溫水溫潤的感覺,頓時讓身軀舒服著,疲勞也減輕很多。
趙政問道:“阿母,外祖家有多少田?”
母親說道:“外祖家有一萬三千畝耕地,三千畝種植桑樹,三千畝種植慄米,兩千畝種植麻,兩千畝種植麥,木慄,剩下的種植其他作物。”
趙政嘆息道:“阿母,外祖家田地真多!”
母親搖搖頭說道:“連年戰亂,趙國壯丁損失眾多,只能靠壯婦耕地,很多田地荒涼。昔日,黔首每戶百畝,士人更是千畝耕地,卿大夫耕地更是上萬畝之多。至於封君之流,耕地更是在幾十萬畝,乃至是百萬畝!”
“只可惜,人多地少,耕地多有撂荒。”
“你外公昔日,有三萬畝耕地,只可惜人力不足,只能一部分撂荒,或是輪耕修作!”
趙政又是問道:“外祖一年收入多少金?”
母親說道:“去年糧價上漲,趙邯鄲麥一石三十錢,慄米一石八十錢,麻布一匹三百錢,錦一匹一千五百錢,去年務農收入五百金,販賣貨物到齊國來回獲利一千三百金。又是支出大約是一千金,結餘八百金。”
趙政說道:“外祖家真是有錢。”
母親笑道:“當年趙人慾殺死我們母子,也虧得父親向平原君的妾姬賄賂錢財,我們母子才能安然無憂。呂不韋是衛人出生,殷商後人家中更是有錢,至少有五千金,當年花費三千金為你父親打點。”
“呂不韋為姜尚後人,欲要學太公,你父親異人為周文王……”
說道呂不韋的時刻,母親閃過淡淡的羞澀,還有懷念之色。
昔日的時刻,呂不韋就是頂級商人,行走在邯鄲、大梁、臨淄等地,低買高賣,善於把握時常行情,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