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南桓溫(一)(第2/14 頁)
趕時間,事情很快能完成,但質量難以保證,為此會錯過一些晉升的機會,因為不被上級所信任。二是生性仗義善良,身邊的遇到困難都會主動幫忙解決,因此又深受身邊人喜歡和擁護。事業總體相對旺盛順利,但應提防小人。
奇骨,碧眼,蝟須,面有七星的桓溫,被後世譽為中國歷史上風格最特異的人。同時,他也是遭受近代軟骨病史學家非議最多的一個歷史人物。
桓溫,生於士族橫行的年代,也是個官二代,其先祖是曹魏政權的大臣桓範。父親桓彝,也為重臣,晉元帝“百六掾”之一,蘇峻之亂時,由於江播的出賣,而死於蘇峻部將韓晃之手。
蘇峻之亂是怎麼回事?這得先從東晉皇室與世家大族和地方軍閥的微妙關係說起。
第一節 王與馬,共天下
前文已有敘,東晉前期,有擁立之功的琅琊王氏家族,成為南方士族的no1,控制東晉的朝政。
史稱的“王與馬共天下”,一般人認為,是指東晉的司馬睿與王導、王敦兄弟。其實,這個格局,早在西晉末年即已奠定。
第一組“王與馬共天下”,是指洛陽的司馬越與宰輔王衍。
自西晉太保王祥以來,琅琊王氏一直是名門望族。王祥族孫王衍,累任至司空、司徒、太尉,是西晉後期的首席宰輔大臣。在王衍的佈局下,其身在首都,王敦在青州,王澄在荊州,王導與司馬睿在江東,兄弟四個可謂在東西南北中,控制西晉的黨政軍民學。在王衍最初的佈局中,青州和荊州才是重點,而江南的晉室中興,則是在意料之外。
第二組“王與馬共天下”,才是指建鄴南京的司馬睿與王導。
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第一組“王與馬共天下”組合司馬越、王衍國破身死後,晉室南渡,偏安江左。一起來江南的宗室,可不僅是司馬睿一家,而是彭城王、汝南王、南頓王、西陽王一起來的,號稱“五馬渡江”。
五大宗室來江南,遠看像逃難的,近看像要飯的,一打聽原來是皇家公幹的,地方實力派、南方計程車族大家面對這樣一群人,可不是都買賬。
這時候,王家兄弟的作用就突出出來了。
琅玡王氏,琅玡王司馬睿,二者自祖父那一代起即是世交,王氏兄弟自然鼎力支援司馬睿。於是,彭城王、汝南王、南頓王、西陽王其他四個司馬氏王爺,因不容於南方地方實力派而相繼敗亡,唯獨司馬睿,在王氏兄弟的支援下,成功成了江南之主。所以,民間有“五馬渡江去,一馬變為龍”之說。
特別是王導,到江南後,堪稱這個流亡政權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他主動出謀劃策,胡蘿蔔與大棒並行,聯合南北士族,擁立司馬睿為帝,建立了東晉政權。
司馬睿登基那天,甚至激動的拉著王導的手,拍拍龍椅:“老王啊,來來來,咱倆一起坐。”以不怕王導成為隔壁老王的氣度,對其豐功偉業表示讚賞和感激。
王導當然沒坐龍椅,不過他自然官居宰輔,後總攬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國政。司馬睿對王導,不敢以普通臣僚視之,稱之為“仲父”。後來的晉成帝給王導下詔,居然帶有“惶恐言”、“頓首”等詞,歷史眾權臣中因業績威望而不是武力使皇帝如此謙恭的,獨此一家,再無分店,連諸葛孔明都做不到。
王導坐鎮中央,王導的從兄王敦,則在外都督江、揚六州軍事,掌控東晉長江中上游的全部軍隊,是東晉的第一實力派大軍閥。
世家強大,皇族也不得不與之聯姻。王敦本人就娶了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兒襄城公主《世說新語中的舞陽公主,另外,其他琅琊王氏子弟也均身居東晉要職。直到後來,庾氏家族興起,才抑制王氏並凌駕於其之上。
權臣勢力越來越盛,自認為應該宇宙第一的皇帝自然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