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乞活之種(第2/5 頁)
流民問題,也是西晉末年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西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對此十分頭疼,也曾試圖解決。辦法無外乎有兩種:一是將流民遷回原地,哪來的回哪裡去;二是由流民所流動到之地的地方政府組織安置。
馮小剛導演的電影《1942中有這麼個場景:1942年抗日戰爭期間,河南囤積了大批難民,政府協調好專列,將難民往陝西分流。結果,沒過潼關就被陝西地方政府派軍隊給趕回來了。亂世之下,中央的命令照樣不好使。因為,地方的老百姓也要吃飯活下去。
戰亂期間,流民不是很多,而是巨多,遣送起來談何容易?而地方安置也基本行不通,戰亂紛爭,五胡湧入,西晉地方政權自己尚且不能自保,怎顧得上安置流民?
就這樣,流民集團像滾雪球一樣不斷膨脹,達到了曠世空前的地步。
戰亂之下,資源匱乏,地主家也沒餘糧,沒有哪個地方政權歡迎流民。所以,乞活軍所到之處,衝突不斷。
西晉各處封疆大吏,如司馬越、苟晞、王浚等,不斷派軍驅趕流竄到自己地盤的流民集團。後來,見實在是不奏效,因為流民越來越多,如蝗蟲過境,如何驅趕?有的地方軍閥大腦溝回稍多些,靈機一動,想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既然趕不走,發給他們武器,幫自己打仗不香嗎?
於是,乞活軍又捲入了軍閥混戰。
五胡入侵,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後,乞活軍的主要活動也隨之自發的轉變為抗擊民族敵人匈奴劉氏和羯胡石氏。
311年,洛陽被匈奴劉氏攻陷後,大河以北的廣宗(今河北威縣東)和河南的陳留(今河南開封東),是乞活軍主要聚集的兩個中心區域。
長期的戰鬥,使乞活軍總結出了亂世乞活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集團的建設。
在從事農業生產的同時,乞活軍也統一起來,組建了半軍半農的武裝組織。沒有財產、沒有住所,純粹的無產階級,只為了吃口飯活命,這樣無後顧之憂的部隊,打起仗來是異常兇悍的。
乞活軍在開戰之前,根本不考慮先拭目以待再抗議再遺憾再發最後通牒才打,而是二話不說擄袖子上去就群毆。在與胡人長期殘酷的鬥爭中,磨練出了極強的戰鬥力,以驍勇善戰、組織嚴密、韌勁足耐力強著稱,可稱為中國古代最兇猛、最強勁的特種部隊。
乞活軍中有一個叫冉良的猛人,字弘武,滑州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自幼就舞槍弄棒的,11歲時就已能統率族人與胡人作戰,膂力過人,所向無前。
冉良還頗具民族意識和愛國情節,其曾率族人從魏地今河南過江,投奔江南的東晉,要求晉室出兵,一同北伐。
結果,偏安江南的東晉,卻根本沒看上這群破衣爛衫要飯的。冉良無奈之下,只好北返。不過,這次南行也不是沒有收穫,東晉朝廷感念冉良的民族氣節,給了其相應的政治待遇,封其為晉“建節將軍”。
當然,這個封號,如同蔣委員長封土匪,“中將遍地走”、“兩星臭大街”,屬空頭的委任狀,搞語言賄賂。
310年,石勒攻打河內郡,兩軍廝殺時,石勒在陣前觀戰。只見對方陣中一少年戰將,勇悍絕倫,面對匈奴、羯胡的攻城大軍勇而無懼,箭射、槍挑殺死胡軍多人。
石勒驚歎:猛人啊此兒勇健可嘉。
此少年戰將就是冉良。
冉良雖猛,但終因力量懸殊,被石勒俘虜。石勒惜其才,令石虎收其為養子,改姓名為石瞻,其所部漢族乞活軍也被石勒收降,調撥給石虎節制,駐紮在蘭陵郡今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附近。
328年,前趙、後趙大戰時,冉良在和劉曜部隊交戰中戰死於新絳山西省西南部。冉良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