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第2/2 頁)
年。
他又不無憤慨地說:
絕沒有想到《隨想錄》在《大公報》上連載不到十幾篇,就有各種各類嘰嘰喳喳傳到我的耳裡。有人揚言我在香港發表文章犯了錯誤;朋友從北京來信說是上海要對我進行批評;還有人在某種場合宣傳我堅持「不同政見」。點名批判對我已非新鮮事情,一聲勒令不會再使我低頭屈膝。我縱然無權無勢,也不會一罵就倒,任人宰割。……
……一方面是打手們的攻擊和流言蜚語的中傷,一方面又是長時期的疾病纏身,我越來越擔心會完不成我的寫作計劃。我又害怕《大公園》主編頂不住那種無形的壓力。
老人對平庸的晚輩這種愛護之情,使我汗顏不已。這裡我只希望讀者謹記:他在寫《隨想錄》之前。「文革」後期,上海王洪文等人還公然將巴金稱為不戴帽子的「反革命分子」哩。
我以為,巴金願意將《隨想錄》在香港《大公報》副刊發表還有歷史因素。三十年代初起,《文藝》副刊長期在《大公報》(天津版、上海版、香港版、桂林版、重慶版)出現,初期的《文藝》主編是楊振聲(小說《玉君》作者)、沈從文、(沈推薦的)蕭乾,直至四十年代初的楊剛,其中有他的好友。三六年《大公報》主辦文藝獎,巴金是十位評委之一。曹禺的《日出》榮獲戲劇獎,小說獎是蘆焚的《谷》和何其芳的散文獎《畫夢錄》,三人合領獎金一千元。抗日戰爭勝利後,《大公報》上海版除蕭乾等人編的《文藝》外,還有巴金老搭檔靳以編的《星期文藝》。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