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入甕(第1/2 頁)
半島酒店的包廂內,梁博韜正坐立不安的等著,他不知道這個報業大亨約自己是什麼意思,畢竟他還是一個剛畢業沒多久的學生,只是他預感這次是他的機會。
不一會,李志文帶著何超穹來到了包廂,梁博韜看到李志文兩人,連忙站起身說道:“李先生好,何小姐好。”
“梁先生請坐。”李志文說道。
雙方坐定,梁博韜並沒有先開口,因為他不知道李志文找自己的原因,所以想先聽聽李志文怎麼說。
“梁先生,我聽朗德斯先生說你是剛剛到獲多利公司工作?”李志文問道。
“是的,以前一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讀書,前不久獲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我感覺香港要進去高速發展時期了,所以從加拿大回道香港來。”梁博韜說道。
“哦?梁先生怎麼感覺香港要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了?”李志文笑著問道。
“李先生是有名的報業大亨,對大陸的訊息有所關注吧?”梁博韜問道。
“當然,不過我們不止對大陸的訊息關注,對世界各地的訊息都有關注。”李志文說道。
“李先生的麒麟傳媒集團真的手筆很大,在全香港的報社都在關注香港的一畝三分地的時候,麒麟傳媒集團卻一反常態,在全球鋪設記者站,為香港的媒體以及商界人士提供訊息,不可謂不高瞻遠矚啊。”梁博韜恭維道。
“哦?我鋪設記者站怎麼算高瞻遠矚了?”李志文說道。
“李先生,從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來看,世界各地越來越緊密,越來越密切,之間的交流也會越來越頻繁,而麒麟報業公司此時在全球鋪設記者站,不正是在加強各地只見的交流嗎?”
“再者,香港這個地方的位置太特殊了,就像剛剛經營黃金期貨業務的香港期貨交易所一樣,香港剛好可以在時差上填補紐約商品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收市和倫敦期貨交易所開市前的空擋,可以連貫亞洲、歐洲、美洲。”
“所以香港在全球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在加上香港背靠大陸,而大陸現在正在搞改革開放,我有理由相信,香港會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所以李先生現在鋪設記者站,等到時機到來,李先生就已經擁有了完備的資訊獲取中心了,怎麼能不是高瞻遠矚呢?”梁博韜說完,喝了一口桌上的茶,盯著李志文的臉。
李志文心裡感嘆,這後世的“紅籌之父”果然有兩把刷子,梁博韜說的沒錯,因為英國政府的不作為,香港的“自由”賦予了香港成為金融中心的雛形,再加上1978年的香港政府撤銷對銀行業牌照的凍結,大批國際銀行到香港開業,極大促進了香港外匯市場的發展。
進入八十年代,雖然世界經濟出現衰退,再加上香港主權問題,香港經濟處於低迷期,但是等到中英就香港問題簽署宣告,再加上中國內地的改革開放的深化,香港轉口貿易蓬勃發展,香港金融服務業向內地延伸,繼續加深了香港金融的發展。
進入九十年代,香港進行了持續改革,加強銀行實力,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等措施,徹底奠定了香港成為繼紐約、倫敦之後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
梁博韜的分析完全契合了香港後世的發展,果然是個大才,李志文更加堅定了挖來梁博韜的想法,於是說道:“梁先生的分析果然鞭辟入裡,讓我耳目一新啊。”
“過獎了,我只能過過嘴癮,而李先生也是真刀實彈在金融行業打拼的人,這讓我很佩服啊。”梁博韜感嘆道。
李志文聽到梁博韜的話,也不再顧左右而言它了,於是開門見山問道:“不知梁先生有沒有換個工作環境的想法?”
梁博韜暗歎,果然是這個原因,於是說道:“李先生,好像你的公司目前沒有我的職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