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新的開端(第1/4 頁)
朱元璋開始考慮皇子們出宮建府獨居的事宜了,朱元璋命中書省議定親王宮殿的規制。洪武元年(1371)正月初四日,工部尚書張允等上其規制:王城高二丈九尺五寸,下寬六丈,上寬二丈,女牆高五尺五寸,城河寬五丈,深三丈。正殿基高六尺九寸五分,月臺高五尺九寸五分,正門臺高四尺九寸五分,廊房地高二尺五寸。王宮門地高三尺二寸五分,後宮地高三尺二寸五分。正門、前後殿、四門、城樓飾以青綠點金,廊房飾以青黑,四城正門以紅漆、金塗銅釘。宮殿窠拱攢頂中畫螭蟠,飾以金邊,畫八吉祥花;前後殿座用紅漆金螭蟠,帳用紅銷金螭蟠,座後壁則畫螭蟠彩雲。立社稷山川壇於王城內之西南,宗廟於王城內之東南,其彩畫螭蟠改為龍。朱元璋批准,遂為定製。洪武七年正月初九日,定親王國中所居前殿稱承運殿,中殿稱圓殿,後殿稱存心殿。城的四門南稱端禮門,北稱廣智門,東稱體仁門,西稱遵義門。目的在於使諸王睹名思義,藩屏王室。
太子朱標上奏,因為各皇子已經逐漸長大,久居宮中難免不便,而今太子府已經啟用,秦、晉、燕等王府已經全面修建完畢,可以入住。朱元璋下旨著工部向宗人府移交府邸,即日逐步安排三王入住。但特許燕王按禮制數自行選拔護衛以及僕人、侍女等。
洪武八年,朱元璋告諭御史臺官說:“致治在於善俗,善俗本於教化。教化行,雖閭閻可使為君子;教化廢,雖中材或墜於小人。因北方喪亂之餘,忙於生計,知學的人很少,欲求博聞之士,十分困難。太學諸生,年老德優的,你們宜於選取,令其分教北方,以促使人人知道追求學問,多出人才。
朱棣聽聞了這個訊息後,內心深處的野心與雄圖瞬間被點燃。他深知,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個能夠鞏固自己權位、擴大勢力範圍的良機。
他立刻讓德海隨自己去見來福,面授機宜。在福記小吃店,他眼中閃爍著凌厲的光芒,語氣堅定地說道:“來福,你需立刻將已經吸納進我們組織的那批讀書人推薦給順天府。由他們負責上報給御史臺,讓這些人才前往北方,提前在那裡發展我們的組織,宣傳我們的思想,培養忠於我們的人員。”
朱棣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野心與堅定,他接著說:“你要確保他們在北方紮下根基,為我以後的就藩做好充分的準備。記住,這是我們的大計,也是你立下的大功。務必小心行事,不得有任何差池。”
來福聽聞此言,心中一凜,但同時也感到一股莫名的激動。他明白,自己正站在歷史的節點上,開始參與著一場可能改變整個國家命運的偉大計劃。他毫不猶豫地應承下來,並立即著手執行朱棣的指示。
就這樣,一個充滿野心、謀略與膽識的計劃悄然展開。朱棣與來福的聯手,將為北方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而那些被選中的讀書人,也將在新的舞臺上展現他們的才華與抱負,書寫屬於他們的輝煌篇章。
來福接到指令後,立即以一個恰當的藉口找到順天府的儒學教授與師爺,邀請他們到自己家喝酒,這兩人早已經和來福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二者的家人到來福店裡買東西都是打折的,時不時還給她們抹個零頭,最早的關係源頭是捕頭,牽線者則是德海,名義是感謝當初捕頭帶自己找到來福這個親戚。來福也按照朱棣的要求在周邊拓展影響力,培植人脈關係,來福時不時也麻煩他們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然後送上價值中等的禮品,不顯眼,不貴重,但也不便宜,也不掉檔次。這些開店的房屋購買,一些街頭糾紛處理,包括什麼捐資助學等。
來福看出了兩人心中的憂慮,他端起酒杯,輕輕一笑,說:“聽說朝廷正在徵召讀書人前往北方,去教化百姓?”
儒學教授嘆了口氣,道:“是啊,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江南地方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