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1/2 頁)
&ldo;耍正月,鬧二月,瀝瀝落落到三月。&rdo;說的是東北人過春節,在吃著&ldo;好嚼裹兒&rdo;(東北方言,指&ldo;好吃的&rdo;)的同時,也開始了一年中最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各村鎮都組織秧歌隊,扭秧歌,踩高蹺,二人轉等戲班子也空前活躍,走村串鎮演出。這樣鬧騰到3月,鑼鼓、嗩吶聲逐漸息了,莊稼人就開始張羅備耕,為一年的生計忙碌了。
湯原中心縣委(中心縣委相當於地委,領導湯原及周邊的依蘭、通河、富錦、佳木斯等地的黨組織)書記李春滿,根據滿洲省委指示,決定組織幾支宣傳隊,進行反日救國宣傳活動。
湯原縣委以模範學校學生為骨幹,組織了一支長徵宣傳隊。東至與蘇聯接壤的蘿北,東南到達富錦,西南深入依蘭北部山區,歷時40天,行程千餘公里。每到一地,鑼鼓一響,一會兒就聚攏幾十上百,甚至幾百上千人。秧歌扭完了,或是正在興頭上,鑼鼓傢什一停,就開始講演。能歌善舞的編在表演隊,口才好的編在講演隊。講日本子發動了&ldo;九一八&rdo;事變,馬上就要到咱這地界來了。講日本子佔領朝鮮17年,在朝鮮都幹了些什麼壞事,朝鮮亡國的前車之覆,就是中國的後車之鑑。中韓民族團結起來,萬眾一心,把小日本子趕出去!
四十多人的宣傳隊,十五歲的李在德是最小的女隊員,這也是她參加的第一次抗戰活動。她是表演隊的,每天除了扭秧歌、跳舞,就是走路。冰天雪地嘎嘎冷,經常在齊膝深的雪中跋涉。先是腳打泡了,後是腿也腫了,她一聲不吭。到個屯子真想歇一會兒呀,可一看到鄉親們圍上來,就什麼都忘了。
一些偏遠地區的群眾,還不知道&ldo;九一八&rdo;事變。這回聽說了,都罵&ldo;媽個巴子&rdo;,說這還了得,可不能當亡國奴,咱們得跟日本子幹!
抗聯後期名將、離休前為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的王明貴,離休前為黑龍江省省長的陳雷,就是聽了宣傳隊的演講後,走上抗戰之路的。
李在德第一次見到鬼子的時間,記不大準了。日軍是1932年春進佔下江(松花江下游)地區的,5月20日佔領佳木斯,10師團熊谷旅團倉石聯隊的一個小隊侵入湯原縣城,駐在&ldo;聚木號&rdo;‐‐自然應該在這之後了。
那天早晨,母親讓她去鄰村送封信。母親是湯原縣委委員、婦女主任。她常替母親送信,周圍的屯子都跑遍了,十幾裡、幾十里,約上兩個小夥伴就走了。
回來快進屯時,路邊草垛旁站著四個鬼子。一身黃軍裝,腰束皮帶,腦後背著鋼盔,手裡端著上了刺刀的三八大蓋,衝著三個小姑娘嘰裡哇啦地吼叫著。
李在德兵見得多了。穿著灰不灰、藍不藍的軍裝的東北軍,冬天穿烏拉(東北地區冬天穿的鞋,用皮革製成,裡面墊烏拉草。‐‐編者注),戴狗皮帽子。還有百姓打扮的,不是兵卻扛著槍,禍害老百姓的鬍子。這麼一尋思,好像也沒怎麼尋思,心頭已明白幾分,知道眼前就是他們天天喊著要打倒的日本子。那明晃晃的刺刀怪駭人的,不過讓她多看幾眼的,還是那鋼盔。參加抗聯後,她也戴過鋼盔,當然是繳獲的,平時也那樣背在腦後,還用它燒水做飯煮野菜。可這一刻,她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就挺奇怪,這日本子打仗,怎麼還都背口鍋呀?
兩個小夥伴都比她小,見的世面也少,都嚇哭了。後來她想,如果媽媽在身邊,她也可能會哭的。這時就想,俺可不能哭,得挺住,一顆心還是突突直跳。再一想,父親就是眼前這樣的畜生害死的,不由就攥緊了拳頭。
鬼子大隊和一些偽警察早已進了屯子,挨家挨戶搜查、詢問共產黨。好多黨團員就在屯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