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第1/2 頁)
好在現在夫人主動提了寫信,魏興覺得自己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魏興知道趙維楨不喜歡人囉嗦,立刻轉移話題:「之前夫人見過的牧羊人,也把剩下的羊都送到酒肆來了。」
趙維楨心不在焉點了點頭:「讓掌櫃收著就行,我已經吩咐牧羊人把送來的羊都騸好。」
送呂不韋點什麼呢?
趙維楨思來想去,發現自己沒什麼思路。
去搞什麼化學化工,帶領戰國人民跑步進入工業社會不太現實。就算給趙維楨書本,她也不會啊!
她算是發現了,純文科生碰上穿越這回事,實在是沒什麼優勢。
要是到唐宋,趙維楨還能勉強寫寫字、作作畫;到明清,也能批個馬甲去寫話本。
但先秦嘛……
造玻璃煉鋼鐵是和她沒關係了,連造紙都顯得多此一舉——這個年代識文斷字的都是貴族,根本不需要廣泛傳播文字。相比之下,竹簡比紙張適合儲存,帛書比紙張更適合運輸,紙張造出來也就只能方便如廁。
至於其他方面,先秦時期的生產力著實有限,目前為止她做的事情不多,也都是仗著呂不韋家底殷實,特別有錢才能可勁造。
思來想去,趙維楨也只能靠自己去過的博物館來尋找更合理的東西。
魏興可不知她在想什麼,又道:「夫人,牧羊人還問,咱們酒肆收不收麥子?他家裡還有農田,想把麥子也賣給咱們。」
趙維楨:「糧食不是一直在收,你直接去問掌櫃需要多少……」
哦。
哦!!
她猛然回過神來:都說耕戰耕戰,馬具可以提升軍隊戰力,還有耕呢!
趙維楨只恨自己大學沒學農學,即使搞不出雜交水稻,至少也能瞭解農作物,肯定會有用處。
但現在——
不懂農學,但全國各地的博物館,可是展示過不少後代的農具來著!
第26章
026
趙維楨轉天立刻找到了酒肆掌櫃。
一說起農具,掌櫃農戶出身,也算是瞭如指掌。他盡職盡責地為趙維楨詳細介紹了當下的情況。
先秦時期的農具,與當代社會全然不同。都戰國末期了,農民階級主要運用的工具仍然是耒與耜,屬於犁鋤的上一代。
耕犁倒也是在用,但都是直轅、長轅,幾根木頭簡單固定在一處,用牲畜在前面拉,最典型的便是二牛一犁,這樣的耕作方式直到漢朝還在使用。
說道關鍵處,掌櫃還擼袖子動手為趙維楨親自示範,趙維楨看著看著,不禁心情複雜起來。
——好麻煩,好辛苦啊。
後世代代改良的農具,用的果然是勞動人民在辛勤勞作時總結出的寶貴經驗。
要說改良……
趙維楨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歷史課本上當作考試重點來講的曲轅犁。
從用料上看,製作曲轅犁甚至比馬具還要方便:耕犁完全木製,基於勞動人民的經驗,把直轅改曲轅、長轅改短轅。並且因為省下力氣,所以人用、牛用,都是可以的。
但問題是,穿越之前的趙維楨是實打實的城市孩子,她從沒下地做過活。
她記得曲轅犁的模樣,能畫得出來,卻完全不知道曲轅犁該怎麼使用。
「你先為我尋個好木匠,把這東西打造出來。」
趙維楨想了想,鄭重把帛書交給掌櫃:「給我全程盯著,具體大小、尺寸,你親自與木匠調整,行麼?」
和農耕經驗完全為零的趙維楨相比,掌櫃的要明白許多。
他接過帛書,定睛一看,立刻理解了大概:「哎呦,改成短轅,那不是省勁多了麼!夫人好巧思,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