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乾媽家5+少年12(第1/2 頁)
在那個家家貧窮的年代,乾媽家的那群羊是她家重要的經濟來源。
首先羊會長毛,羊毛一年剪兩次、賣兩次,這筆收入還不錯。
其次,羊可以殺了吃肉,還可以賣錢。
乾媽家殺的羊一般是淘汰羊,殺了一般也捨不得吃,羊肉賣錢。
用乾媽的話講,孩子們的學費都出在羊身上,馬虎不得。
二狗記得,每當賣羊毛之前,乾爸就會背上一尿素袋重重的沙子回家,鋪在他們老兩口的臥室的地上。
幹什麼?
把羊毛鋪在沙子上,然後再用手重重地拍打羊毛,或者用膝蓋把羊毛狠狠地往沙子裡“跪”,最後再把羊毛卷成卷。如此反覆好幾遍。
這樣做,為的是讓沙子儘量粘到羊毛裡,增加羊毛的重量。
二狗看得目瞪口呆,這樣也可以?這不是弄虛作假嗎?!
但見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那個年代嘛,生活真是不易,是得多想想辦法。
是的,在那個年代,能有多點兒錢,吃點兒好吃的,買點兒好穿的,哪怕是吃上一次肉,穿上一次新鞋都覺得很幸福。
那個年代只要能吃飽,不餓肚子就是好事兒了。乾媽也想方設法的讓孩子們吃好。
二狗記得,每到開春的時候,地裡最先下來的蔬菜是“心裡美”蘿蔔,就是那種外皮是紅色,內裡是白色的小蘿蔔。
那時候乾媽就會拔幾個蘿蔔回來,洗洗乾淨切成絲兒,上面再放一點點香菜,再淋上點兒醬油、醋和一兩滴香油,那就是無上的美味啦。
二狗到成年以後都還記得這道美味。後來她自己也試著做這道菜,但再也沒有當初的香味了。
這是那個年代特有的香味。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啊。
乾爸乾媽都是農民,收入低,孩子多,每個月還得給老家的老人寄錢回去。日子過得很是清貧。
二狗記得有一年,她恰好在乾媽家過年。快過年了,乾媽家竟然什麼年貨也沒有準備。
不是不想準備,是確實沒錢了。
乾媽是“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實在沒辦法,她只好包了頓餃子,給孩子們過年。
那年過年,一家人就只吃的餃子。
那時候哪有現在這麼多的“物質”,完全是買方市場,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
那時候孩子們穿的衣服,從裡到外,從上到下,包括鞋子都是媽媽們燈下熬夜,一針一線做出來的。
二狗到現在還記得她的媽媽和乾媽,在晚上的煤油燈下,一針一線納千層底布鞋的情景。
二狗記得她小的時候還是煤油燈,後來才慢慢地開始用上了電。
小的時候一直吃的是二合面(就是把白麵和別的粗糧面混合在一起的面,因為白麵不夠吃),到七八歲以後才開始吃純白麵;米飯更是少見,買不上。到後來純白麵和大米才慢慢普及了。
就在這樣艱苦的歲月裡,二狗在乾媽家一直住到高三上學期。
到高三下學期的時候,忘了是因為什麼原因,大人不讓二狗住在乾媽家了,讓她去學校住校。
(好像是兩家的大人關係交惡了,並且從此以後都不怎麼來往了。)
二狗也很納悶。但這是大人的決定,她只有聽從,在高三下學期搬去了學校,住校了。
高三學生的宿舍其實是一間大教室,裡面有十幾張上下床,足足住了30多個孩子。
孩子們的被褥和碗筷一律自己解決,吃飯到學生食堂,需要自己買糧票和飯票,打飯要用糧票和飯票,不用現錢。
二狗發現公共廁所離她們的宿舍還不算很遠,她稍微有點安心了。
宿舍裡冬天也是燒煤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