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蠅小館子(第2/3 頁)
相救,又學得一身本事,偶遇貴親這樣的故事與那象棚遇險記的跌宕起伏比起來不遑多讓。趙昉著意描述了夏祈音零落江湖後落難的悲慘,可嘆一熊孩子活生生被他塑造成了小可憐,聽得曹皇后淚意翻騰。
“那孩子能夠遇到貴人搭救,如今又認了遠親,想來也是苦盡甘來。”
趙昉點了點頭,順勢感慨一下太平王元妃過世多年。太平王遠駐大同,世子不過是半大孩子,與新王妃關係不大和睦,也不知能不能照顧好年幼的小表妹。
曹皇后立即明白了趙昉之意,她知趙昉與景世子慣是要好,只當趙昉想幫景世子。這原也不是什麼大事,皇后令左右收拾了幾樣禮物,賜予太平王府說是賀王府尋到遠親。若是有瑕,王妃可帶那孩子進宮走動一二。
那頭夏祈音拉著李尋歡和林詩音到皇宮尋小師兄敗興而歸,又鬧著去大相國寺附近的街上吃百味羹、乳炊羊。
“你不是答應了帥大人不亂跑嗎?”
“我哪裡亂跑了,我答應義父不一個人出來玩,又沒說不能和其他人出來玩。現在有詩音表哥你帶著我們,不算我們小朋友偷溜出來玩呀。”
很好!邏輯滿分,完美!李尋歡無言以對,他倒是不想理會熊孩子,耐不住熊孩子說什麼,他表妹都跟著跑。為了不讓表妹對他不滿,李尋歡只能答應帶她們去了。
剛來汴京那會兒,帥風旗對汴京的治安充滿信任,加之夏祈音會武功又一貫古靈精怪,從未養過小孩的帥風旗並不覺得讓她到處跑有什麼問題。以至於夏祈音丁點兒一個人將汴京城內最熱鬧的大相國寺及瓦舍等地方都逛遍了。
李尋歡和林詩音跟著她一路走過去,時常有人與她打招呼,還不時被人塞一把蜜餞果子之類,不一會兒功夫就連李尋歡和林詩音手上都拿滿了東西。
“哇~阿音妹妹在這裡好受歡迎呀!”對於這種充滿人煙的市井之地,林詩音頗有新鮮感。
底層百姓每日為生計奔波,少有能夠讀書識字之人,固有禮不下庶人之說。因為沒有讀過書,也無暇去學那一套套的禮儀,庶民不似士族含蓄,表達感情和喜惡更直觀。林詩音作為士族閨秀,頭一次感受到來自於百姓的熱情。
“那是自然!”夏祈音甚是得意地應了。
三人又往前走了一段,便有幾個孩子圍了上來表達對夏祈音的思念。夏祈音一一回應,與林詩音貼耳商量了兩句。因著身旁都是嘰嘰喳喳的小孩,李尋歡也沒聽到兩個小姑娘說什麼悄悄話。
然就見夏祈音與林詩音手挽著手,跟那群孩子進了一條小巷。到了巷子裡,小孩子們自覺排好了隊,開始打拳。夏祈音不客氣地將手上的東西按在李尋歡懷裡,上前糾正小朋友們的錯誤動作。
待他們將學過的招式溫習了三遍,夏祈音又另傳了五招,然後在牆上寫了幾個新字,教他們念。待確定他們記住了,這才與一眾孩童道別。
李尋歡隱約有些明白夏祈音為何如此受歡迎了。庶民疲於生計,根本無力送孩子去讀書習武,夏祈音教導他們識字和習武,於他們而言都是最難接觸到的東西。他眼中那幾招拳法不算高明,但於普通人而言,學了套拳法,多少能夠強身和保護自己。
至於識字,但凡多識得幾個字,長大了無論做工或者做什麼都會有些優勢。大宋各行各業都充斥著契約,若是能多識幾個字,日後才不容易被人哄騙了去。若再多認些字,將來去櫃上做個掌櫃,也好過不識字只能當一輩子跑堂強。
別過小夥伴,夏祈音領著李尋歡和林詩音七彎八拐到了一家小館,進門就有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迎上來。這小姑娘見到夏祈音雙眸都亮了些,眼睛閃閃地問他們要吃什麼。
“小蘭姐姐,我們先要一個百味羹和乳炊羊,我這兩個朋友頭一回來,你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