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開墾(第2/2 頁)
曾仔細看過景區的地圖,依稀記得此地名為浮戲山、陽城山。
隋末以來歷代農民起義軍,皆嘯聚與此,元朝時,義軍抗元而在此修築山寨,塢堡林立,最出名的有黑風寨、八峰障寨、將軍寨等等。
還有眾多的道觀,也算是道家聖地。
畢竟老子的歸隱之地老君山就在這伏牛山系。
黑雲山南接登封,東連滎陽,中有山峰一百餘座。
周圍有密縣、京縣、鞏縣、滎陽、登封、費縣等城池,正北面就是大名鼎鼎的虎牢關,也叫汜水關,與黑雲山的山勢相連。
西北就是漢家故都洛陽。
難怪薄武說此地是英雄用武之地,從地緣上看的確如此。
不過若是天下大亂,軍閥混戰,此地倒是風水寶地。
現在北面是羯趙,南面是重振旗鼓的東晉,司豫二州夾在中間,滎陽又在石虎的眼皮子底下,稍有動作就會引來羯趙大軍的報復。
世道越亂,糧食越貴。
糧食才是真正的剛需,沒金銀錢帛,人還能活,若沒有糧食,人就不是人了……
望著沙盤,李躍選了兩塊地,一塊是黑雲山與季家堡之間的三十里荒地,以前是“戰略緩衝地”,季雍當然不會在這裡耕種。
另一塊則是汜水下游的洧水流域,夾在登封與密縣之間的一塊河川,因時常有猛虎出沒,被當地成為虎踞川。
洧水正是從黑雲山所出。
土地在這年頭不是稀缺資源,人口才是。
選定地方,李躍親自帶人先開墾汜水平原。
此地原本就是上等田地,因戰亂而荒廢,長滿了雜草灌木,不過底子還在,水渠、阡陌依稀可見。
耕田絕不是伸手就來,第一年開墾,第二年養地,第三年才會有收成。
有底子在,可以免去養地的時間,只需開墾,燒了草木灰施肥之後,便可耕種。
黑雲山上的男女老少全都下山。
他們的積極性遠超李躍的想象,季家堡的人爭取表現,也極為賣力。
兵荒馬亂的年代,種田也是一種奢望。
為了刺激他們的積極性,李躍下令日後此處為屯田,官八民二,與慕容家齊平。
即便如此高昂的田租,他們依舊欣喜若狂,勤快的有些極端。
每天天沒亮他們就起床,埋頭在荒地之間,季雍不是豪爽之人,整座塢堡,鐵製農具不到五十件,其他的都是木製的。
靠簡易的木製農具,他們一直忙到深夜……
李躍心中有些五味雜陳,這或許是華夏文明能在黑暗歷史長河中延續下來的真正原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既然府庫中有鐵,放著也是放著,鐵匠也是現成的,李躍下令打造農具,將堡中的牛驢騾子等牲畜也拉了出來加入開墾大軍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