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1/2 頁)
然而,醜聞之起,畢竟是由於皇帝一心一意要求修園的緣故。於是反對將大筆銀子花在園工上的王公貴戚和政府大員,有更多的口舌;要求停工以愛民的呼聲,更強而有力地挑戰同治修園的孝心。在此情況之下,恭親王夥同其他三親王,文祥、寶兩軍機大臣,以及沈桂芬、李鴻藻兩軍機,奏請立即停工。要點有三:戶部財力已盡,根本無法籌付內務府估計的一千萬兩到兩千萬兩的修園費;內外反對園工的聲音,不容忽視;修復紫禁城旁的三海,既可省錢又能奉養太后。並立即求見。同治皇帝在強大的壓力下,修復圓明園的強烈慾望固難再伸,孝順皇太后的藉口,也難再自圓其說,可謂一敗塗地。此一君臣相會,十分緊張,同治於氣憤之餘,衝動地要把皇位讓給恭親王,害得諸王痛哭流涕,嚇得文祥跪地昏厥。修園的慾望終於被現實所擊潰,同治帝終於1874年9月9日,在慈禧太后的同意下,完全打消修園的念頭,不得不詔令無限期停修,殘破的圓明園從此逐漸成為歷史名詞。至八國聯軍之役再遭巨創之後,圓明園更加日漸毀損消逝,以至於成為廢墟,昔日繁華,僅成追憶。值得特別指出的是,圓明園之衰亡,主要由於外力入侵而遭摧毀,與歷史上其他名園的沒落,殊不能一概而論。唯有圓明園的一個叫清漪園的屬園,修復為頤和園,留存至今。
---------------
中文版引言(3)
---------------
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焚毀,清廷痛心疾首,給鹹豐皇帝、恭親王、慈禧、同治等直接&ldo;受害人&rdo;留下刻骨銘心的歷史記憶。此種摻雜了羞辱、憤恨、不捨等複雜的記憶,固不限於皇室成員。英法聯軍入侵都城,焚燒園林,必然會給當地人留下深刻的痛苦印象。京城計程車大夫親見夷兵如入無人之境,到處燒殺搶掠,強暴婦女,悲慘萬狀。他們目擊了代表西方文明的英法聯軍如何蹂躪自己的鄉土,而整個慘劇中最具體的印象,莫過於火燒圓明園。後來做到湖南巡撫的陳寶箴適在京師酒樓,親眼見到西邊火光濃煙,不禁痛哭失聲,在他腦海里留下的對圓明園消逝的傷感,以及痛苦的記憶,恐怕絕不下於清朝皇家。事緣自圓明園焚毀那一刻起,中國士人並不認為此園僅僅是滿族皇帝的私產,與己無幹,實是中華文明中一個燦爛的象徵,而竟遭西方帝國主義鐵蹄入侵,無情摧殘,而引以為恥。當時的英法聯軍,特別是英國帝國主義者,也是要刻意羞辱&ldo;野蠻的中國人&rdo;。參與此役的英國格蘭特(hopegrant)將軍即以狠狠&ldo;打擊了中國的驕傲&rdo;為得意,要中國人知道,&ldo;絕非歐洲人的敵手&rdo;。外國人大都無法理解中國何以要利用圓明園作愛國主義宣傳,甚至加以嘲笑或譴責。然而中國人受挫之餘,自然會產生同仇敵愾之情,並將此痛苦的記憶由晚清士人延續到現代的中國知識分子,轉化成為民族主義式的歷史書寫,將毀園作為民族主義與愛國情緒的宣洩點,並表現出重建圓明園以雪恥圖強的強烈慾望。圓明園遺址公園的積極建設,也在強調愛國主義教育,欲使之成為中國人集體的恥辱記憶。公元2000年8月,北京市透過&ldo;圓明園遺址公園規劃&rdo;,確定了圓明園公園整體保護的格局與框架。其範圍橫跨圓明園東西路,南北向則自清華西路到規劃公路五環,面積達4589公頃。也許作為憑弔之用的所謂&ldo;遺址公園&rdo;,更具悲情之美感;若一旦整體修復,似舊物而實非舊物,反而會磨滅歷史記憶;如果手藝難以達到原有的精美,則更會有畫虎不成的醜惡感。
無可抵擋的洶湧西潮,迫使中國接受西方的國際規範;近代西方文明中的正負兩面,都在幾代中國人面前展露無遺,圓明園的被搶、被燒乃是最活生生的一個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