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1/2 頁)
---------------
長春園的興建(3)
---------------
從鑒園越過長河,有一條山路通往映清齋,然後再由幾條走廊連線到幾座樓閣。直接在鑒園後面的是一座船塢,用來維修許多園內舟艇。根據《大清會典》的記載,這些船都各自有一個優雅的名字,諸如&ldo;載月舫&rdo;、&ldo;飛雲樓船&rdo;等。圍繞在山丘之中,整個佈局就給人隱秘和幽靜的感覺。在映清齋的西北端越過一道曲橋是一個四面環山的湖,裡面有一座大島,島山有精緻的玉玲瓏館。
江南的奇石是最好的,乾隆決意要取得個中的上品。疊石造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自中國園林建造之初,就已開始。跟西方或日本庭園裡的石頭和岩礁不同,中國的疊石造山往往是重新創造繪畫、詩題或世外野趣。經過水侵蝕作用而成的石灰岩,以深刻、陡峭和千奇百怪的形態而聞名。最好的石材來自太湖,名為太湖石,這些太湖石通常是白色、藍色和青綠色三種,經過好幾個世紀在湖底不斷沖刷和洗滌之後,就呈現多孔、瘦削和奇形怪狀,因此造型最好的太湖石是來自湖的最底層。把船駛往湖中並用粗重的繩子把太湖石撈起,是中國古代唯一能取得石頭的方式。除了太湖石之外,至少還有十五種其他型別的石頭,通常是以最先發現的地點來命名。
我們也可以注意到,布石藝術強調適當的陪襯才能展現出的外形和線條,以便於跟周圍的建築和天然景色作對照。熱衷於優美的奇石,是因為每一個園林的主人對他們所擁有的奇石都感到十分自豪。雖然有人追求巨大的奇石,也有人崇尚纖細,但他們都欣賞奇石的堅挺並習慣給他們所擁有的奇石人格化,把自然的生命灌入冷冰冰的人為創造裡。中國園林的愛好者通常把他們喜歡的奇石,視為讓人陶醉的伴侶,甚至是可供欣賞的主角。事實上,他們往往把感情一點點地注入他們所喜歡的奇石裡。
明代作家張岱曾經在曠野上看到一塊10英尺(約3米)高、20英尺(約6米)寬的白色石頭,並覺得它&ldo;痴,痴妙&rdo;;他也看到一塊8英尺(約24米)寬、15英尺(約46米)高的黑色石頭,看來&ldo;瘦,瘦妙&rdo;。同樣地,清代學者梁章鉅找出奇石的三種顯著特性,分別是透、皺和瘦。宋徽宗十分縱情於奇石,竟甘冒引起民憤的危險也要從江南把許多珍貴但沉重的所謂&ldo;花崗巖&rdo;奇石,運往他在開封的宮苑,以至於使大運河上舟船擁擠不堪。
把石料變為成功的假山,需要建造出酷似郊外的山丘。這就是為什麼陳從周會說,很難在疊石時使其有沉重感與毫無雕琢痕跡,更難的是要使假山帶有原始的淳樸。淳樸的意義就是符合自然,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或不自然的設定,奇石匠師李漁堅持,從一定的距離外觀看,假山要宛如真山一樣。
假山的主要結構包括峰頂山脊、山澗溝壑、階地小徑、橋樑瀑布,所有這些都是強調無止境的變化、清晰的線條和三維空間的表現。由於長春園佔據一大片平坦的土地,假山在整個園林的規劃就特別重要。大規模清理湖裡的淤泥,挖出來的大量的泥土和疏鬆的土壤,就用來創造園內五十多座的人造假山。山脊並不很高,大約只有10米到15米左右。廣植樹及整合假山與湖澤為一體,以儘量避免人為的痕跡。
奇石和假山毫無疑問是中國園林不可或缺的元素,隨著乾隆一次又一次南巡江南,帶回來的藝術精華,在長春園內創造了大量的奇石和假山。不過,在長春園內建造江南式園林的過程當中,設計者於仿製之餘力求創新,運用許多巧思去轉變或提升原來的設計及其意涵。舉例來說,從杭州寺院的景點仿製而來的&ldo;溪中魚&rdo;主題,原先僅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