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3 頁)
&ldo;杏娘,明天再買只雞。&rdo;沐二郎討好的語氣。
&ldo;買買買,買你娘!銀錢還不夠你討好那賤貨!&rdo;
沐二郎登時怒了,忍了又忍終是忍不下,剛拿在手上的碗重重磕在桌上,發生沉悶的&ldo;砰&rdo;聲,一甩袖子沖了出去。
&ldo;你!&rdo;顧杏娘想追,又瞧見女兒茫然望著她。罷了,嘴裡嘟噥罵著走了永遠別回來之類的廢話,拍拍女兒的頭:&ldo;好好吃,難得吃到你那死爹買的雞。&rdo;
沐淳埋頭吃著,忍受著米飯的黴澀味……沒見過這樣的夫妻相處之道。既不合離,又不甘願好好過,不知到底要圖個什麼。她知道娘前些日子小產了,雞湯是給娘補身子的。那孩子有五個月,是個成形的女娃,因著娘初始確實氣得要義絕便一狠心流了。知道胎兒性別後,眾人都大鬆一口氣:幸好是個女娃!不然不知又將鬧成什麼樣。
後來在她外公顧萬德的調解下,沐爹這邊好話說破嘴皮,終是平息了那場危機,得了今日這情形。
如此情形會持續到一年後小妹出生,兩年後小弟出生,直到四年後沐二郎離家出走,跟別的女人私奔外逃,只寄銀子不見人為止。敢情古代並非個個男人都有本事娶二房納小妾,也有玩私奔的。這倒跟後世很像,後世裡很多出軌的男人都愛玩這一出。
沐春兒小小年紀就得被苦水裡泡著的親娘逼著學刺繡幫補家用,親娘要強,為向世人顯示她的哀苦與沐二郎的無情,自己不合離再嫁,也把孩子弄得苦兮兮,好似這樣就能讓私奔的相公內疚。古人常言,不是冤家不聚頭,這沐顧二人上輩子絕對是宿敵。
因著爹有年年寄錢回來,沐春兒一家本不缺吃少穿,但她還是不到十歲就進繡房當了繡工。其實她悲劇的各種緣由也不全賴顧杏孃的倔強性子,還因頂著個爹私奔的壞名聲吧,有這樣一個爹,女兒勢必要比其他同齡孩子更努力才行。
後來沐春兒出落得模樣兒明艷動人又身負賺錢的手藝,算得上小有名氣的繡娘,嫁於了鄰縣一位家境貧寒的窮秀才為妻。面上看著好像是高嫁,秀才家也得了真正的實惠,皆大歡喜。為此,顧杏娘也曾揚眉吐氣過。
可是沐春兒婚後被婆家折磨得瘦成皮包骨頭,始終未曾懷上生孕。為供夫君進學,她上晌下地勞作,下晌做繡品交去繡坊,長年累死累活的片刻也不得閒,眼睛早早的就不好使了。跟人說話習慣性的眯眼睛湊耳朵,婆婆罵她魚目珠子上不得檯面,辱沒了秀才家門庭。夫君新婚半年的新鮮勁兒一過,後面已是不知尊重為何物。
從明艷動人的豆蔻少女到魚目老珠子,好像就只隔了兩三年而已,生活還真是會鍛造人,黑心煤礦也不過如此。
最後怎樣了?好像是窮秀才祖墳冒青煙成功中舉,便嫌棄她礙眼擋道,於是想法把她蹉磨死了。
死後重生,竟又魂歸西天,唉……
沐淳真心的想為原主哭一場,心疼她。似完全忘記,沐春兒即是她沐淳自己,將來的事情便是她會面對的。
沐淳吞下最後一口雞湯飯,聽著娘還在兀自罵著狠話,一時思緒萬千,忍不住歪著小腦袋環顧堂內古舊簡陋的傢什,想到縱然沐春兒重生沒死,或許還是難以破解這局面吧。
吃完飯,顧杏娘要出去賣貨。康朝商業頗為發達,不但有早市還有夜市,上到天子居住的京都,下到如沐淳生活的容州碧水縣也不例外。夜市在慶源坊中,只要交夠官府的燈油錢,就能擺上兩個時辰,酉時開市戌時結束。沐春兒家主要經濟來源就靠夜市,生意比白日裡要好。賣的大都是討巧的小玩意兒,跟時令蔬菜一般,什麼好賣便賣什麼,從沒個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