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世間無對錯,只在利害權衡!(求追讀)(第2/2 頁)
逃亡的原因。”
“當然始皇殺方士儒生,除了是威懾儒生,將儒生驅離朝堂,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收回‘天命’的解釋權。”
“大秦立國以來,召集了不少方士儒生,研究禮樂。”
“最終弄出了一套五德始終說。”
“大秦的五德始終說,內容你應該比我清楚。”
“始皇之所以弄這一套,其實就一個目的,就是想告訴世人,天下歸秦不僅是眾望所歸,更是天命。”
“在我看來,其實就為證明‘政權合法性’。”
“正統性!!!”
“不過這套學說出自儒生方士之說,我之前說過,儒生的理論一直都是似是而非的,並沒有最終定論,只是讓人感覺似有幾分道理,但這套理論是這批儒生跟方士弄出來的,最終解釋權實則也在這些人手中。”
“因而”
“這些人必須死!”
“五德始終說的解釋權必須在朝廷手中。”
“這次坑殺方士、儒生,之所以這麼大規模,其實有兩個目的,一來是藉機清除當年參與‘五德始終說’的方士儒生,二來趁機將儒家趕出朝堂,進一步打壓儒家的影響力,進而實現後續的君儒臣法。”
“所以原本只需殺幾十個方士儒生,但兩個目的疊加起來,又為了避免為人察覺,加之想引起儒家恐慌,最終擴大化下,坑殺數量增加到了四百多人。”
“世間的很多事,其實無關對錯。”
“只在利害權衡。”
四下皆靜。
胡亥整個人愣住了。
他完全沒有想過,坑殺儒生方士,會有這麼多門道。
但他細想了一下,好像被坑殺的方士中,的確有參與過當年的禮樂定製的人,只不過在四百多人中,那幾十名參與的方士儒生,實在有些不起眼。
而且此事已過去了九年。
若非嵇恆提起,他甚至已想不起。
扶蘇心神微顫。
他現在完全能理解父皇殺方士儒生的想法了。
唯器與名,不可假人。
事關大秦‘天命’,也事關大秦日後‘仁政’,豈能將解釋權交在儒生手中?儒生本就擅長鼓譟生事,在民間影響力又大,若是有朝一日,說出秦失天命,那造成的動盪難以想象。
扶蘇一臉後怕。
他過去從來沒有想過,儒家在天下的影響力。
但經嵇恆講說,他已醒悟過來。
儒家跟其他學說不一樣,講的是有教無類,甚至於只要給幾塊肉脯,就可以給你上課,經過數百年的傳播,儒家的影響力,早已遍及天下。
當初跟儒家爭鋒的墨家、道家,因為收學子的門檻很高,很早就青黃不接。
加之墨家分裂,黃老之學久無大師,頹勢明顯,若真如嵇恆所說,日後法儒漸漸合流,那天下早晚有一日會成儒家模樣。
想到這。
扶蘇臉色陡然變得慘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