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君臣佐使(上)(第2/4 頁)
以扼守交通要道,不讓吐蕃人從容進入大斗拔谷。”
高力士博聞強記,頗有處理政務的才能。他將王忠嗣寫來的奏摺一字不漏的背給李隆基聽,後者聽了頻頻點頭,只是看起來對唐軍在河西的勝利不以為然。
“如此也好,那便在新城設定威戎軍,定員千人吧。”
李隆基對王忠嗣的建議照單全收,現在對吐蕃之戰,不過開胃菜而已。
“對了,河西節度使崔希逸,現在在吐蕃人那邊聲名狼藉,都認為其背信棄義。吐蕃贊普以此激勵士氣,要報崔希逸背盟攻乞力徐之仇。聖人認為此事應該如何處置呢?”
高力士小心翼翼的問道。
他的話就一個意思:朝廷應不應該為崔希逸正名!
如果朝廷出來為崔希逸正名,那麼崔希逸的行動,就是唐庭授權的“正義之舉”,兵不厭詐嘛,對吐蕃小丑有什麼道義可講的?
如果朝廷默不作聲,甚至是處置崔希逸,那麼就說明此舉是河西節度使的“私自用兵”,有虧於吐蕃的不是唐庭,而是崔希逸本人!
然而知情人都明白,崔希逸當初根本無心出兵吐蕃,是在朝廷的壓力與催促下才對吐蕃用兵的。從這個角度看,當了小丑的人並不是吐蕃,更不是崔希逸,而是好大喜功的李隆基。
只是聖人怎麼能當小丑呢?
所以當了小丑的人,就只能是吐蕃或者崔希逸啊!
果不其然,不出高力士所料,李隆基沉吟片刻說道:“罷免崔希逸河西節度使之職,改遷為河南尹,讓他在洛陽為政一方吧。”
“喏,那河西節度使誰來接替呢?”
“就蕭炅吧,提拔王忠嗣為河西節度副使,由他推薦一個大斗軍軍使的名額。康太和老了,也該回長安述職,安享晚年了。”
李隆基一句話就決定了河西地方大員們的命運,該升官的升官,該退休的退休,該改遷的改遷。至於犒賞三軍的事情,基哥提也沒提。
或許在他看來,吐蕃新城駐軍不過一千,唐軍在東南面的隴右佈置重兵不說,在河西亦是有七八萬精兵可用,赤水軍還是番號自大唐開國就有的直屬王牌軍。
這麼強的實力,平掉吐蕃人一個千人級別的小城,真值得拿出來說道麼?
李隆基顯然不認為這是他心中期待的“大餐”,頂多算是開胃菜罷了。
“入秋後,吐蕃人很可能大舉進犯,讓王忠嗣做好準備。朕可不想聽到涼州城危急這樣的訊息。”
李隆基恨恨說道,這些軍務政務,耽誤了他大量的時間,讓他沒有精力去享樂,破壞了他喜歡安逸的心境。
“喏,奴這便去辦。”
高力士低眉順眼的說道,他其實心中還有很多疑問,但是……罷了,如果李隆基都覺得沒什麼,那便沒什麼吧。
“對了,環環在玉真那邊住著,朕總是覺得不安,有沒有辦法將她接到興慶宮來?”
李隆基拉著高力士的袖子,壓低聲音問道。
高力士心中一緊,李隆基的“不安”是假的,“急不可耐”才是真的,只是這些小秘密,他這位跟隨多年的貼身宦官不可能戳破罷了。
“聖人,壽王如今正妃之位空缺。若是讓楊玉環入興慶宮,恐怕遭人非議。
不如,先安排壽王的婚事,命其在近期大婚!
壽王娶妻了,那……一切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高力士不動聲色建議道。
“妙!”
李隆基大喜過望,握住高力士的手,興奮的低吼道:“速速去辦,一定要風光氣派,讓全長安的人都知道這件事。不如就開個大酺,讓所有人都為壽王的婚事歡慶一下吧。”
“奴這就去準備。只是這大酺的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