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3 章(第2/4 頁)
但我大漢治理同樣離不得位卑官吏,是以要保證他們能夠生活,甚至能過上富足的生活,才能衷心為漢其事,否則俸祿不增,貪風不息。
所以父皇去歲下令,百石以下者增半,變是為改善下低吏生活。”
劉洵神色欣慰,兒子終於不用再盯著仁義了。
天幕出現得好啊!
朕該怎麼獎賞後人呢?
要不立個廟?
晉江學校的學子:不是,老祖宗你們怎麼回事?
動不動就立廟?難道我們還能吸收香火不成?
【唐初官員俸祿低於隋朝,俸祿包括祿米、俸料錢、職田和祿力。
祿米:官員每歲得地米,武德年間時一品七百石,從一品六百石…一年領一次】
唐
程咬金瞅著天幕上展出的唐初官員俸祿表,不滿道:“這小女郎學業不精,陛下即位後,可是給正八品到從九品的官員漲了祿米,怎麼不說出來?
這可是陛下仁德。”
先前京城裡的八品官每歲只60石祿米,現在有80石祿米,誰不道陛下好?
並且各官員的職田也比前朝高出一倍,她怎麼不講講呢?
後人怎麼回事?
盡說大唐不好,不提陛下好處?
李世民無奈地看了眼他:先前你還喜愛講解的後人呢。
無論唐臣是否喜愛陳雪,都影響不了她講解:
【俸料錢包括俸錢、食料、雜用、資課。
唐初國庫空虛,京官俸錢並不是朝廷直接發放,而是由公廨本錢放貸所得利息支付。
俸料錢裡含有庶僕一項,主要為各京官做護衛、侍從等活。
這裡的庶僕就是各地百姓服役,如果百姓不願服役,可以折算成錢交給京官,這就叫資課錢。
比如唐初一品大臣,按律享有96人庶僕,合算成錢便是20貫,平均下來每人0208錢。
當一品大臣沒收到足額的庶僕時,朝廷便會折算成錢財補貼給大臣,而百姓則花錢免除服役】
唐
說起俸祿問題,先前房相上書,言:朝堂外官不祿米,長
此以往定會重現北魏搶奪百姓之舉,是以請陛下定職發祿。”
外地官員發放祿米之事還在商討,天幕就突然降臨,打斷朝會。
杜如晦憶起天幕言漢時的種種,提議道:“外官當發祿米,但職田當限定範圍,否則有不法官員以權謀私,魚肉百姓。”
他這話擔著巨大幹系提出,此言一出得罪所有外地官員。
只是他抬起頭望向天幕:大唐的未來讓人澎湃,可是大唐的折落亦讓人心痛。
他不想大唐跌落世界之巔,既然如此那就防患於未然。
大唐因何墮落他暫且不知,但按史書和天幕所言,制度為國家根基,對各項政策慎之又慎,總能為大唐後世規避些缺陷吧?
李世民沉默幾息後才道:“暫且記下,待天幕結束後再行討論。”
“唯!”
群臣話剛落音,天幕就提到職田:【職田:職分田按官級大小分撥,京官一品十二頃,二品一十頃……九品兩頃,是低階官員重要收入之一。
但唐朝實行京官厚,外官薄,即:外官待遇低京官一等。
所以地方官會利用權力擴大職田數額,及加大公廨錢的利息收入。
所以俸料錢收入在外官月俸中,佔比最少】
宋
聽到天幕說官員俸祿,趙匡胤扯了扯嘴角,一手抄起藥碗一口飲盡。
公廨有利有弊,所以他把公廨做了改變,變為公使庫,只設在州府軍監等地方官衙,把供使官員俸祿的公廨變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