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5 章 地理歷史、農業13(第3/10 頁)
朱元璋皺眉,難道沒他大明嗎?再看:
農政全書,明朝徐光啟;
“好!”朱元璋猛地一拍大腿,大聲叫好:“咱大明榜上有名,徐光啟該賞!”
對了,徐光啟是大明哪代人?
劉徹則是大笑不已:“哈哈哈,朕大漢人傑地靈,一部農書仍能傲視後朝,不錯不錯,氾勝之為大漢爭臉,該賞也!”
不過天幕說得沒錯,他摩挲著下巴想道:朝廷該修農書再傳於天下各司,輔助農人耕種。
修農書功績,他劉徹要了。
而忽必烈只覺巨大驚喜砸在腦門上,原來他大元在農書上也有一席之地?
李世民則是用失望的目光望著群臣:漢唐漢唐,今天唉,眾愛卿,朕對你們很失望啊!
李百藥等人:陛下,你是不是忘了咱們還擔著修史的任務啊?
農書實在無暇顧及啊!
秦始皇深深地吸了口氣,告訴自己:秦不是沒農業鉅著,而是被燒了燒了!
他猛地睜大眼,握劍柄的手青筋乍現:項羽豎子,燒我秦宮屠我贏室,朕要屠你三族!
【從秦算起,官方修農書還是唐代則天時期。
可惜修完後的農書‘兆人本記’失傳了】
武則天殺氣四溢:此書是戰亂失傳,還是接任皇帝下令毀她功績?
房進搖頭:【各類聖人語相傳千年,代代都有翻新,而一部官修農書連水花都沒濺起,就沒了。
明明唐德宗改晦日為中元節時,還特意
() 規定了個農業習俗(),即朝臣要上農書以示慶賀】
李世民激動點頭:很好的習俗12()12『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可惜他還沒來得及評價,就被天幕砸了一下:
【觀唐廷後續作動,農書上完了好像就上完了,真正需要農書的百姓好像摸不著碰不上?
我看古時農業總像在看苦情劇,農業就是劇裡寡夫女主角,全家都指望她,偏偏不讓她上桌吃飯】
秦始皇≈ap;ap;劉徹≈ap;ap;李世民≈ap;ap;朱元璋猛地咳嗽:苦情劇是什麼東西?還有誰敢讓一家之主不上桌吃飯?
房進發出靈魂質問:【歷朝到底是看重農業還是不看重啊?】
宋
對於後人的質問,包拯無奈地搖搖:“怎麼不看重?”
後人言大宋皇宮是歷代最小宮室,即便如此他們官家也要開闢一塊田地‘觀稼’。
當年朝廷推廣占城稻時,宋真宗將佔城稻習性摸透後,才向天下推廣。
同時又制定‘景德農田敕’,以此規範農業生產各種事項律法,以護農人利益。
不過包拯沉沉地吐出口氣,天幕說得又一分道理,不是朝廷不重視農業,而是天下在位官吏有勤有惰,不能盡心授農業技藝。
太宗皇帝重視農業,在各鄉下立農師制度,由眾戶推舉明樹藝之法,通曉農事生產的人聘為農師。
農師推廣農作物,及協助本鄉里正等調查土地、種子、勞力等情況,並對懶惰者進行管教。
同時農師者亦可得州縣補貼,還能免除二稅及雜差徭役為保證農師不被不通農藝者佔據,朝廷每年都對他們進行考核,不合格者罷免。
但包拯臉色發黑,有利就有蠅營狗苟,好好的農師制度僅運九年,就被他們專營得擾民苦民,迫使朝廷不得不罷農師一職。
他雙拳緊握:恨不能斬盡天下貪官汙吏!
【元朝科舉恢復後,有部分士人開始實踐宋朝流行話:有官便有妻,有妻便有錢,有錢便有田。
他們不斷以強佔民田、包佃官田及自己買田方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