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劍南風雲(第2/3 頁)
的李嗣業,又派遣一萬人馬前往劍門關死守,阻擋李光弼的人馬。
另一方面,李公甫收到了洛陽朝廷的密令,命他將劍南道讓給吐蕃人,並聯合吐蕃軍隊反攻長安。
李公甫當然不想讓出對巴蜀的控制,但他也知道憑自己手裡的三萬人馬擋不住兩路唐軍,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吐蕃人消耗唐軍,讓雙方拼個兩敗俱傷。
到時候自己坐收漁翁之利,劍南道依舊還會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甚至還能趁機奪取漢中、渝州等地。
李公甫算盤打的雖好,但局勢卻並不按照他的預想發展。
隨著長安朝廷情報戰的展開,派遣大量間諜混入劍南道各州縣,到處張貼楊洄與吐蕃人簽訂的《唐與吐蕃盟約》,使得洛陽朝廷出賣劍南的訊息人盡皆知。
這引起了劍南道治下各州縣百姓的極大不滿,許多州縣宣佈支援長安朝廷,拒不承認洛陽朝廷的賣國盟約,並自發組織軍隊抵擋吐蕃大軍。
這也是吐蕃人從六月份就從邏些城出兵,過了半年依然沒有抵達成都的原因。
邏些城到成都三千八百里路程,而且地處高原,路途崎嶇。
儘管吐蕃人已經習慣了高原地形,但每天也只能行軍四十里左右,中間還需要躲避雨水,一個月下來僅僅能夠行軍一千里。
如此一來,吐蕃人用了四個月,直到十月底方才走進入了劍南道的疆域。
隨後,吐蕃人便遭到了大唐軍民的頑強抵抗。
首當其衝的是雅州刺史劉澤邦,他率領三千州兵與民間自發組織的三千義兵層層抵禦,先在山谷設伏,隨後據守康定河,最後死守雅州。
劉澤邦以六千人阻擋十萬吐蕃人,苦戰一個月,最後箭盡糧絕,城內僅剩的一千唐軍兩千義軍全部殉國。
一個月的攻堅下來,讓吐蕃人也付出了陣亡八千的代價。
“這些唐人又何必呢?你們的皇帝都把劍南割讓給我們吐蕃了,為何你們還要白白送命?”
唐軍的頑強抵抗,讓吐蕃主帥乞力徐頭痛不已,同時質問楊洄威望何在,為何唐朝的軍民都不買你這個丞相的面子?
楊洄聳聳肩,表示自己無能為力。
他孃的,自己作為使者出使吐蕃長達半年了,被你們扣在軍中不讓離開,還埋怨我們唐軍不服從朝廷命令?
楊洄不止一次想要逃離吐蕃軍隊,但被乞力徐派人死死盯住,一直沒有找到逃跑的機會。
十二月份,吐蕃軍隊在經過補充之後繼續向成都挺進,並派出使者聯絡李公甫。
讓乞力徐欣慰的是,李公甫表示承認雍王楊洄與吐蕃贊普簽訂的盟約,願意把益州以及自己控制的地盤割讓給吐蕃,兩軍聯合反攻長安朝廷。
“哈哈……你們唐人還是有守信之人嘛!”
乞力徐喜出望外,催促吐蕃大軍繼續逼近成都。
更讓乞力徐高興的是,李光弼率領的軍隊被蜀軍阻擋在劍門關,難越雷池一步。
“劍門天下雄,有一萬人馬鎮守,便是十萬唐軍也過不來。”
楊洄如是安撫乞力徐,“我軍目前已經進入了一馬平川的成都平原,再有五百里就可兵臨城下。”
隨後,十萬吐蕃軍在邛州各縣不斷遭到阻擊,每天能走三四十里就算燒了高香,邛州刺史李皓更是率州兵放棄州城打游擊,襲擊吐蕃軍隊的糧草。
就在這時候,在成都翹首以待的李公甫接到了驚天霹靂一樣的噩耗,李瑛詐死引誘李隆基入圍,八萬洛陽軍全軍覆沒。
這讓李公甫在心裡不停地咒罵豬隊友,對洛陽朝廷的前景感到悲觀,並派遣大量斥候刺探洛陽的戰事。
十二月中旬,長安軍進入洛陽,武氏政權覆滅。
這讓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