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瘋狂的想法(第2/2 頁)
“其中反對最多的就是榷鹽、禁海和對荻族用兵。”
“正因為他直言進諫,剛正不阿,還有不少國子監學生,和在朝官員響應,才被貶官的。”
裴朝歌想到上午在碼頭,朱元瑞痛心疾首卻無可奈何的樣子,這樣的人怎會斷了村民的鹽路?
她讚許的點頭,柳欣桐知道的都比裴承宗多。
“欣桐說的沒錯,文人最愛惜羽毛,名聲是他們的一切。”
“若是朱元瑞靠告發裴家獲得回京的資格,天下所有讀書人都會鄙視他。”
裴承宗不再說話,但緊蹙的眉頭說明他還是不願意。
“哥哥放心吧,我相信這樣的弊政,實行不了太久。”
裴朝歌繼續勸說道,大晟朝還是有很多好官、有識之士,能看得到民間疾苦。
朝中反對弊政的聲音並沒有因為朱元瑞的被貶而消失,反而一浪高過一浪。
“可國庫確實充盈了,皇上嚐到了甜頭,能善罷甘休?”
柳欣桐贊同裴朝歌的做法,但不相信政策那麼快會變。
“榷鹽政策確實能在短時間內,使得戶部賺的盆滿缽滿。”
“但無論是製鹽的鹽工,還是販賣官鹽的商賈,都毫無積極性。”
前者累的要死,或者只能從官府購進高價鹽,賺不到錢。
“整個鹽業市場猶如一潭死水,死氣沉沉,如此萎靡的市場,長此以往還能給朝廷多少利益?”
朝廷的官員和皇上都不是傻子,榷鹽政策制度帶來的好處已經逐年減少,他們即便不願意,也要向現實低頭。
“放心吧,哥哥,朝廷的重點是抓私鹽販子,我們又不向外賣。”
促使裴朝歌做出決定的關鍵理由,不僅僅是她剛剛說的。
更是裴星河對忠君的理解,讓她思想上產生變化,動搖了一直堅信的理念。
現在的皇帝不是明君,朝廷烏煙瘴氣,頒佈的政令不顧現實和百姓的死活。
既然如此,為何還有墨守成規的遵守弊政?
裴朝歌有些後悔,給子孫教的太老實了,一味忠君,換來的只是流放。
她對皇上和朝廷十分失望,也不準備當守法的大晟百姓。
晚餐時,裴唐佐做了竹筒飯、椰子雞和可口的小菜。
裴朝歌讓人給朱元瑞送去,他的小廝看著不像會做飯的,估計晚上吃口熱的都費勁。
晚餐結束後,裴朝歌沒讓族人離開,而是說了要製鹽的打算。
眾人開始或驚訝、或震驚,或不安,但在她闡述了充分的理由後,都表示支援。
特別是裴唐佐十分高興,所有調料中最貴的就是鹽了,可偏偏離不開它。
每次放鹽他都十分謹慎,要是一不小心放多了,心疼夠嗆。
裴家繼白糖自由後即將迎來食鹽自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