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淮其人(第1/2 頁)
邱淮的誕生是先帝自詡風流帝王時的一段故事。那時的後宮中,太后與太妃雙姝爭豔,掩去了宮中其他女子的光彩。但是對於堂堂帝皇而言,他坐擁天下,所有的如花美眷都是供他拈指採擷的朝露。於是,一位面容清秀的宮女在一個月色美好的夜晚變成了邱淮的母親。太后治宮雖嚴,卻也不能將皇帝的過失推卸到小小的宮女身上,於是宮女桉成了安隨侍。
隨侍,這是皇帝願意為自己的意亂情迷所付出的最大代價。對此,太后與先帝還有過一番爭執,太后認為,桉氏腹中的孩子是皇長子,先帝應該給自己的孩子足夠的臉面。可是,先帝一句“卿意善哉,奈何意決”便將太后擋了回來。
邱淮出生在春天,梨花開得正盛的日子。桉氏生子時大出血,差點兒喪命,多虧太后從自己的私庫裡拿出一棵靈芝,才為按氏撿回了一條命。儘管有太后的庇護,桉氏和邱淮在宮裡的日子還是過得很坎坷。桉氏的出身和幸運是所有人茶餘飯後的談資,這種被人嚼在舌尖上的生活直到太后有孕的訊息傳出才算告一段落。
太后福澤深厚,誕下嫡子邱沫。邱淮與邱沫年差兩歲,自邱沫學步始,他便常常陪在邱沫身邊,一同玩耍、一同啟蒙。邱淮性格內向,沉默寡言。因為年長,邱淮所以總被母親教導要照顧、愛重弟弟。於是,邱淮變成了邱沫的影子,總是跟在邱沫身後。太后喜歡邱淮的懂事、穩重,常常賞賜於他,邱淮心中感恩,便愈發地對邱沫好。
可是這種兩相受益的日子在邱淮七歲那年戛然而止。那一年剛入冬,邱沫被邱淮推入水中,險些淹死,幸得桉氏所救。因為水冷入骨,桉氏虛弱不堪的身體無法支援她爬回岸上,待有人過來救援時,桉氏已命斷深湖。先帝震怒,太后震驚。面對斥責,邱淮惶惶無語,不知所措。先帝執杖便要打死邱淮,幸而太妃出面求情,一言邱沫無礙,二言桉氏身死,三言聖壽將至,於情於理,可饒過邱淮一次。
經此一事,邱淮在宮中失去了一切依靠。聖壽過後,邱淮就住進了皇室畫院,再未離開半步。
從邱淮踏入畫院那一刻起,宮中就再沒有了他的訊息,他就像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消失在了後宮的熱鬧喧囂之中。
在皇帝講述的這個故事裡,有一個讓蘭笙無從理解的淮先生。那個年幼的,想要置弟弟於死地的淮先生有一張陰險猙獰的臉,還有一顆生於卑微、長於輕視、遁於黑暗的心。這樣的一個人,喜歡著素潔的梨花,究竟是在掩飾內心的陰暗,還是在洗滌染垢的魂靈?
皇帝覺得太后對邱淮是有恨意的,因為太后對邱淮、對桉氏格外親厚,可是邱淮卻要謀奪邱沫的性命,這不僅是在傷害太后的感情,更是在辜負太后的信任,踐踏太后的仁德。這樣的一個人,如果乖乖躲起來,太后也不會和他計較什麼。可是,這人若是不知好歹地走出來,那就是向太后挑釁。
蘭笙覺得皇帝過慮了。若是太后真的有心為難邱淮,一座小小的畫院又怎能擋得住太后的威勢。蘭笙以為,太后對邱淮應該是愛恨交加的,畢竟是一個自己看著長大的孩子,雖然莫名其妙地走錯了路,卻也不是合該如此。為人父母者,對孩子總是懷有一份盲目的寬容。
皇帝在錦織苑用過午膳就離開了。臨走,皇帝還衝蘭笙搖了搖扇子,提醒蘭笙要記住這把扇子的“來歷”。蘭笙看著那扇子,雖後悔沒有多摸幾下,卻也有些安慰,畢竟裝扇子的錦袋還在,自己多少有些安慰。沒想到,皇帝走了幾步就停下問,“這扇子,就是這麼拿來的?都沒裝個盒子嗎?”
蘭笙的心一涼,皇帝果然是明君,所思所想細緻至極,連裝扇子的物件都不想落下。玲瓏得到蘭笙的指示,連忙去書桌上取來錦袋,上呈給皇帝。皇帝拿著錦袋看了看,臉色有些晦暗,他瞄了蘭笙一眼,給蘭笙留下了一個“好自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