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第1/2 頁)
這次去縣衙,跟著老裡長一起走的,算是熟門熟路。
而樹林縣的縣衙,在樹林縣城的正中間,規模並不大,比不起鐵青在末世之前旅遊的時候,看過的那些什麼五品縣衙啊,千年縣衙的,只不過是一個很普通的邊境縣城的衙門。
這座縣衙是個標準的北地建築風格。
坐北朝南的大門,八字開口,這就是所謂的「衙門口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的典型,大門口八字牆上,是貼告示的場地。
正門三間,石基磚牆,內用十二根圓木柱支撐,重梁木椽,前出廈,出飛簷,硬山頂,前面為雕木隔扇。
大堂兩冀各建有曹吏房,堂前建有戒石亭。
大堂正南是縣衙大門,門上有譙樓。
東邊建有土地祠,西邊是監獄,大堂後有「退思亭」,再後為知縣住宅。知縣宅左邊是縣丞宅,右邊是主薄宅、典吏宅等辦公的地方,他們去的就是那裡。
不過那裡辦事情的人挺多的,他們在旁邊需要排隊。
排隊的時候,來來往往的人腳步急匆匆,鐵青趁著人多熱鬧的時候,聽了一耳朵,加上自己對古代的那點知識,也能瞭解個七七八八。
縣衙裡的知縣,正七品。
掌一縣民政治理、決訟斷獄、勸農賑貧、討奸除猾、興養立教等事。主要精力在刑名和錢穀兩項。刑名即司法審判,一個案子從勘查檢驗到緝捕人犯、羈押禁監、審理宣判,知縣都要親力親為。
fbjq
還有收錢糧徵商稅也要知縣親自過問。
由於地方事務都由知縣一手包辦,知縣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一縣百姓命運。
因此有人將知縣稱為「父母官」。
其次是縣丞,正八品。
前朝的時候是主管文書、管倉儲。
但是現在因為人少的關係,縣丞就與主簿一起協助知縣分掌一縣糧馬、徵稅、戶籍、巡捕、鹽業、水利等事項。
而如今國朝初立,各縣還增添勸農縣丞一員,主管農業畜牧,相當於是副縣長了。
再有主簿,從九品。
宋以前是主管文書、簿籍和印鑑的官員,職責為記錄門下眾事,審核簽發文書。
至如今為知縣佐官,以掌管治安為主,相當於是縣公安局局長的職位。
第三則是縣學教諭,正八品。
雖非佐官,但地位較高,為縣學長官,負責生員學習事務,縣學訓導為其佐官。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啊!
剩下的就是典史,從九品。
也稱縣尉,管理全縣治安和獄囚,負責緝捕盜賊。
典史雖品位較低,但在縣丞、主簿不在時可代行他們職權。
相當於是刑警大隊的大隊長,很有權勢的那種,而且手下有人!
第四個就是巡檢,從九品。
負責抓捕盜賊和設卡盤查。在各關津要害處都設巡檢司,以統率卒役,確保地方安全。
更像是捕頭,行動隊長那一類的人。
其他的就是胥吏,也稱書吏、房吏、司吏,沒品級。
雖然沒有品級,是縣衙中沒有品級的低階公務員,但有編制限額。
吏與官不同,大都為本地人,有文化、有背景、無功名。
經官員推薦或考試而錄用。大部分在縣衙「六房」(吏、兵、戶、禮、刑、工房)任職,一部分在所屬巡檢署、課稅署、河泊所、驛站等機構辦事。
「六房」是縣衙具體辦事機構,由官員分管,胥吏組成。
吏房,主司人事,管理縣衙文書及衙內總事務。
兵房,主掌募兵操練,管理地方武裝、驛站及「三班」衙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