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第1/2 頁)
仲元魁手裡證據只是他自己記錄的冊子,但是他已經讓人從那些貪汙受賄的官員手裡拿到了一些帳目表,這可是官員自己整理的,更加有說服力。
且他手裡還有一些人證,本來他是想在後面打擊太子,因為如何讓這些人證物證在合適的時候出現也是一個關鍵,皇帝在懷疑他,他如果太過了,也不好。
但這會既然陸採盈想要瀝江立即好起來,那他提前給太子致命一擊倒也不是不可以。
太子在牢裡日子也還不錯,他雖然被關進去了,可是他畢竟是太子,沒有人敢真的對他做什麼。
他一向錦衣玉食,這裡悶得厲害,又沒有宮女來伺候他,他早就待夠了。
詹事過來,他問到底他什麼時候能夠出去?那些敢告他御狀的人還沒死嗎?
詹事眉頭直皺,事情如此嚴重,可太子卻沒有半點悔改,甚至不覺得自己哪裡有錯。
他也知道自己太子品行一般,可這次的的事讓他心寒,那麼多人的命,太子不管不顧不顧,只吃喝玩樂,視人命如草芥。
他的心一次浮現出了迷茫:他真的要輔佐這樣一個儲君嗎?
他現在尚且如此不愛惜百姓,等他登基又怎聽自己的話,大晉的百姓還有活路嗎?
太子只想回去,可他哪裡知道此事相當棘手。
那告御狀的苦主說的都是真的,手上的冊子一頁一頁記著太子的惡行。
莫文章又是出了名的查案仔細,不畏權勢,誰的情面也不講。
最重要的是現在百姓怒意滔天,聚集在大理寺的人越來越多,莫雲章本想讓他們先回去,可其中幾人十分激動,他們全都是失去家人,只剩自己苟活在世,盛怒之下撞柱血濺大理寺門口,就想讓朝廷嚴懲殺人兇手。
第72章 記恨 廢除其太子之位,遷出東宮。……
他對太子這麼說了之後, 太子驚訝道:「什麼?那群賤民竟然還敢逼迫父皇?哼,這樣的刁民全死了才好。」
詹事見他都到這個時候了,還是如此, 眼裡根本沒有百姓,心裡越發不舒服。
太子讓他趕緊想辦法,他應聲之後出來深深嘆了口氣。
他走時路過大理寺, 又看到那些人一直在抗議,知道太子這次真的是犯了眾怒了。
莫雲章也查出來那些證據都是真的,不僅如此,太子不僅貪墨著賑災銀兩, 還受賄,當地的官員上繳了許多金銀財寶,他通通拿下。
他在瀝江根本沒有去過任何地方,一直都是在吃喝玩樂, 耽於美色, 興修水利也是假的, 根本沒有這件事。
皇帝一聽也是生氣,但凡太子能為百姓做出些事來, 他也不會如此震怒。
朝中已經有人提出廢太子,畢竟儲君之位, 關係國之根本,太子如此作為, 實在讓人失望。
皇后一聽立馬去見皇帝, 替太子求情,說太子只是沒有辦過這麼大的事,而且他本性純良,一定是被下邊的人矇蔽了, 才會以為災情已過,放鬆一點。
廢太子可是國之大事,太子也已經知錯了,輕易廢立太子會引發朝廷動盪,這個一定要三思。
溫尚書也上表求情,太子經驗不足,而瀝江官員盤桓在本地多年,一定提前做好了表面功夫來隱瞞太子。
他們故意給少部分百姓發放粥飯和衣衫,造成所有百姓都被救了的假象,所以太子才信了。
皇帝一直在考慮,太子的確做錯了事,該好好處罰。
但他不喜歡被人威脅,尤其是那些百姓還一直在聚集在大理寺門口,他越發不想這些百姓如意。
可是案子還是要審的,此案重大,三司會審,井文玉也在一旁作陪。
可一開始原本作為原告和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