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第2/4 頁)
枝江、宜都,與湖南石門等縣邊地益之,來屬。西北:金雞。南:壺坪。西:五峰山。長茅河經縣北,會縣河入清江。東:漢洋河,源出東北山中,東經百年關北、漁陽關南,下流至宜都,亦入清江。南:白溪河,即渫水之上源。西:南灣潭,縣丞駐焉。
施南府:簡,難。隸施鶴道。明,施州衛,屬湖慶都司。康熙中,因明制,為施州衛,屬荊州府。雍正六年,改為恩施縣,屬直隸歸州。十三年升為府,更名,屬湖北布政司,增宣恩、來鳳、咸豐、利川。乾隆元年,割四川夔州、建始來隸。東距省一千九百八十里。廣四百二十八里,袤四百九十四里。北極高三十度十六分。京師偏西七度二分。領縣六。恩施繁,難。倚。明為施州衛。雍正六年置縣,更名。十三年建府治,遂屬焉。以原屬支羅等地分入他縣。西北:都亭。東北:扞山。東:連珠,一名五峰山,下有五峰關。北:清江,源出四川石龍關東諸山,一曰夷水,又曰鹽水。後漢書“廩君乘土船從夷水至鹽陽”,即此。經縣東,有忠建河及麒麟、金印諸溪水注之,下流入於大江。崔家壩巡司。木貢,縣丞駐。宣恩簡。府東南八十里。明為施南宣撫司,屬施州衛。康熙時為施南土司。雍正六年屬恩施縣。十三年置縣屬府。以忠峒、高羅、木冊、東鄉、忠建、石虎七司地益之。北:墨達山。南:將軍山,白水河出焉,一曰車溪,又曰酉溪,入來鳳,下流謂之漫水。漊水出縣東北鶯嘴荒,一曰九谿河,澧之北源也。忠建河在城東,名玉帶溪,自咸豐發源,北入清江。有獅子、東門二關,乾灞巡司。東有東鄉鎮巡司,後裁。來鳳簡。府南二百七十里。明,散毛宣撫司,屬施州衛。康熙時為散毛土司。雍正六年屬恩施縣。十三年置縣,治司屬之桐子園,隸以蠟壁、大旺、東流、卯峒、漫水五司地,屬府。東南:翔鳳。西北:三尖。西:佛山,與雀兒峰對峙,高峒河水出焉。東有佛塘崖,下有佛塘河,即宣恩之白水河也,流合眾川,逕峒東流,入於辰河。有卯峒巡司,滴水、老鴉二關。咸豐簡。府西南二百二十五里。明為大田軍民千戶所,屬施州衛。康熙時改設巡司。雍正六年屬恩施縣。十三年置縣,以唐崖、龍潭、金峒三司地益之。城內角樓山。東:小關。西北:龍潭河,一曰唐崖河,自利川入,西南入四川黔江,謂之黔水。西:龍嘴河,亦自利川入,逕萬頃湖南入彭水。西南:張家坪巡司。利川簡。府西一百七十八里。明,施南司屬之官渡灞粗石地。雍正十三年置縣,以忠路、忠孝、沙溪三司及恩施屬之支羅、南坪堡等處益之。東:金字。西:桂子、七藥山,前江出焉,南與後江合流,謂之龍嘴河,即中清河上源也。北有清江。境內水多伏流。有南坪、建南二巡司。建始簡。府東北一百二十里。初因明制,屬四川夔州府。乾隆元年改屬。南:文山。西:石乳。東:州基山。西:石乳山,上有關,馬水河出,西南右合桐木溪、木瓜河,逕祿山,右會廣潤河,至撒毛,入恩施。南有清江,入逕麻根塔口、景陽河,又東入巴東。有龍駒河。大巖嶺鎮,縣丞駐。
荊門直隸州:衝,繁,疲,難。隸安襄鄖荊道。明屬承天府。順治初,沿明制,為安陸府屬州。乾隆五十六年,升直隸州,屬湖北布政司。東南距省治六百里。廣二百六十里,袤三百二十五里。北極高三十一度四分。京師偏西四度十六分。領縣二。南三十里荊門山。西北:武陵。東:伯夷。西:象山。東南:章山,即內方山。漢水來逕城東,亦曰沔水,東南入潛江。濱漢為堤,亦自內方山達潛江,為五邑保障。西權水,北象河,東南有直江,下流均入漢。又建水一名建陽河,上流古通漢,今淤,下流至江陵匯為湖。有建陽鎮、石橋鎮二巡司,俱有驛。又城有荊山驛。舊設新城鎮、仙居口二巡司,及荊門所、宜門所,後均廢。東南有沙洋鎮。當陽簡。州西南一百二十里。明屬州,隸承天府。順治初,屬安陸府。乾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