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1/2 頁)
韋濟似乎仍然沒有提攜他,杜甫也沒有離開長安,詩歌中的有些話也就當時情緒激動後的產物,詩人不當真,我們也不必計較。只是詩人的生活愈加艱難了,據他自己描述,為了生存下去,杜甫甚至跑到城外去挖掘草藥來換取生活費,即&ldo;賣藥都市,寄食朋友&rdo;(《進三大禮賦》)。由於他已經&ldo;生涯似眾人&rdo;,過著普通百姓那樣的日子,他看待問題的視角也越來越接近咱老百姓,如這時期所寫的《麗人行》就飽含了嘲諷之意: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匎葉垂鬢唇。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饜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沓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三、 杜甫(9)
生存的壓力迫使詩人成熟起來,他越來越冷靜,言辭也越來越犀利,不動聲色之中而一針見血,入木三分。《讀杜心解》就說這首詩是&ldo;無一刺譏語,描摹處,語語刺譏;無一慨嘆聲,逗點處,聲聲慨嘆&rdo;。這種詩篇確實過於沉重,蔣弱六說此詩&ldo;美人相,富貴相,妖淫相,後乃出現羅剎相,真可笑可畏&rdo;(《杜詩鏡銓》引),可笑可畏的又豈止這幾&ldo;相&rdo;。
武則天當政時期,為了招徠人才打擊心懷不軌者,建立了延恩匭制度,即在皇宮外設立信箱,讓那些想做官的、想伸冤的包括想高密的,把他們的想法都寫在信中投進來,讓皇上親自審閱。這種直達聖聰的方式,有時也就是擺設而已,但走投無路的杜甫準備試試運氣。
天寶十年(751),唐玄宗舉行了隆重的慶典儀式,祭祀玄元皇帝(老子)、太廟及天地,大赦天下。杜甫抓住機會,不再零打碎敲,而是一口氣獻上《朝獻太清宮賦》、《朝享太廟賦》、《有事於南郊賦》這三大禮賦。杜甫此次獻賦,時機把握得好,數量眾多,所獻之賦又刻意迎合了玄宗胃口,所以取得了相當顯著的的效果,《新唐書&iddot;杜甫傳》濃重地記下了一筆:&ldo;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rdo;。這樣的考試讓杜甫倍感榮耀,多年以後他回憶起當時的場面,還心潮澎湃,《壯遊》詩說:&ldo;天子廢食召,群公會軒裳。&rdo;《莫相疑行》亦云:&ldo;憶獻三賦蓬萊宮,自怪一日聲輝赫。集賢學士如堵牆,觀我落筆中書堂。&rdo;但這次考試帶給他的依然只是虛名而已,他所期待的仕進卻化為泡影,他的生活更加窘困了,&ldo;酷見凍餒不足恥&rdo;(《病後過王倚飲贈歌》)。
天寶九年正月,唐玄宗聽群臣奏,封西嶽,二月,關中旱,西嶽廟發生火災,乃停封。天寶十三年,杜甫上表獻《進西嶽賦》,再次請求玄宗封西嶽。玄宗對西嶽非常看重,幾乎把它視為自己的看護神。杜甫上表的目的依然在於求得出仕的機遇。故此文先作乞憐之謙辭,用傷感語氣訴說自己落拓之窘境;後為違心之諛詞,言當今&ldo;符瑞翕集,福應交至&rdo;,並大力頌揚楊國忠&ldo;授陛下元弼,克生司空&rdo;。他所獻《封西嶽賦》觸處所見儘是歌功頌德之辭,後來仇兆鰲也覺得這種稱頌之辭與杜少陵崇高的形象不太吻合,便以舉唐之世僅柳宗元一人反對封禪來為杜甫開脫,英明如魏徵那樣的賢臣也不能明決其非。
賦文進獻之後,沒有取得效果。杜甫再接再厲,又撰寫了《進雕賦表》。也許是等待的時間過於長久,使杜甫的心態悄然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