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第2/2 頁)
約在改革失敗四、五年後,重用劉禹錫等人的任命就經出臺了,只是沒有來得及實施就被收回了。
為什麼呢?或許是唐憲宗餘怒未消,當初皇帝大人就發話說,他們八個人&ldo;縱奉恩赦,不在量移之限&rdo;,意思是他們就老老實實地在下面呆著,永遠別想著回來,即使遇到喜事大赦天下,也不會考慮這些人。另外的原因,可能是有關領導人餘恨未了,從中作梗,傳說這個領導人就是武元衡。於是又有傳說身為宰相的武元衡,後來被北方軍閥李師道派刺客在首都將其腦袋割走,劉禹錫還寫了一些詩如《代靖安佳人怨二首》之類,嘲諷他死後只有寵愛過的小妾懷念他。劉禹錫還有一首《飛鳶操》,&ldo;操&rdo;就是歌、曲的意思,詩篇描寫一個吃飽了撐著的飛鳶,停留在枯枝架起的鳥巢內,懶洋洋地曬著太陽,結果被小孩子用彈弓將它射了下來。專家考證說,劉禹錫所寫的這隻飛鳶,就是影射武元衡,雖然有鷹隼的模樣,但內心象螞蟻一樣沒有志氣。如此說來,劉禹錫似乎不太厚道了。
3.倔強
劉禹錫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那首《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 儘是劉郎去後栽。
自孟棨《本事詩》以來,看客們都認為,元和十年(815)正月,劉禹錫一行諸人被召還京師準備啟用。這幫人在等待安排工作的時候,異常興奮,結伴前去玄都觀遊玩,劉禹錫一時興起寫了這首詩,讓當時處理政務的領導人看後很生氣,結果這幫人又統統被偏遠的地方做刺史。後來《舊唐書》這樣說,《新唐書》也這樣說,正如魯迅所說的那樣,世界上本來沒有那些事,說的人多了就成了事實。孟棨等人還說,十四年後也就是大和二年,劉禹錫由和州刺史任滿,又回到中央擔任主客郎中。他心中的那口怨氣還沒有吐出來,於是又遊玄都觀‐‐看來他誓死要與玄都觀抗爭到底,又寫了一首詩名為《再遊玄都觀並》: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