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三楊(第1/2 頁)
從宋朝開始,翰林院就已成為培養宰輔重臣的升階渠道之一。
到了明朝進一步發揚光大,甚至有了“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官場典故。
新任的翰林學士(翰林院老大)楊溥,為人樸實正直,恭謹廉潔,與黃淮一樣曾為太子入獄。
一直熬到太子登極,才被放歸,黃淮入閣,他則是遷調執掌翰林院。
不過所有人都知道,楊溥早晚也是要入閣的。
“楊學士,先皇駕崩已有時日,應該奏請陛下,準備編修《永樂實錄》,還有宮中的內廷玉碟、史書志……也要開始收集了。”有個年輕的翰林院編修,上前拱手說道。
楊溥捋了捋鬍鬚,點頭說道:“把相關書錄整理好給我,我這就去求見陛下。”
楊溥待人非常客氣,雖然對方是自己下屬,卻也沒擺一點架子。
接過屬下整理好的奏本資料,楊溥這才健步如飛的步行前往皇宮內城華蓋殿。
一番繞路穿行,楊溥見到了總管太監王倫,連忙拱手說道:“王總管,某這裡有要事,需求見陛下!”
“楊學士多禮了,雜家這就去通稟。”
沒等太久,王倫去而復返,言語姿態愈發恭敬謙卑。
“楊學士,陛下有召。”
“有勞。”
王倫在前帶路,楊溥低頭跟在後面,這是他的性格習慣,不喜出頭,對誰都頗為客氣。
楊溥隨王倫緩步登上大殿,稍一抬頭就瞧見皇帝高居龍案,顯得威嚴莊重。
而殿中除了自己,卻是還有著幾人,仔細一瞧,居然是總攬內閣事務的首輔楊士奇,還有另外閣臣楊榮、金幼孜、黃淮三人。
其中的黃淮,還是自己同入詔獄十年的獄友。
雖不知何事要召集內閣全員來此,但楊溥依舊保持著從容不迫。
“臣翰林學士楊溥拜見陛下!”
“楊學士免禮。今日前來,可是有何要事?”
“臣此來是想奏請陛下,何時能夠正式開始編修先帝實錄、玉碟與史書志?”
朱高熾一聽原來是這事,只略一思忖便說道:“楊學士費心了,先帝廟號、諡號尚未擬定,待禮部擬定過後,翰林院便開始著人編修吧!”
“臣遵旨。”
楊溥恭謹應道。
眼看楊溥也來了,朱高熾隨即笑道:“既然今日楊學士也來了,朕這裡也有些事情,想請教楊學士一同參謀一二。”
楊溥聽罷倒也沒有誠惶誠恐,拱手說道:“臣定知無不言。”
朱高熾也沒再多廢話,直接將之前林煜提到的大明宗藩問題,就這麼對楊溥複述一遍。
雖然答案他早已知曉,就連林煜的回答也在不久前,被錦衣衛送上他的案桌,還緊急叫來了在家補覺的楊士奇等人過來商討。
但他還是想聽聽楊溥,這位昔日舊臣,也是他心中極為看好的內閣預備役,如何看待此問題。
“陛下,宗藩事關重大,若處理不好,難免有損陛下聲望。還是當以慎重穩妥為先,不可輕慢待之。”
似乎說了什麼,又似乎什麼都沒說。
妥妥的“不粘鍋”發言。
朱高熾眉頭微皺,要是換作以往,他應該不會有多在意。
可是放到現在,有著林煜的珠玉在前,又有楊士奇、楊榮在前比對,楊溥的性格缺陷,在皇帝眼裡就變得極為突出。
“那楊學士以為,何為穩妥?”朱高熾追問了一句。
楊溥沉默片刻,說道:“可以史為鑑,從中探尋經驗。具體如何,還是應由陛下定奪。”
跟前一句一樣,說的相當沒毛病,實質內容一點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