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外出務工創造的經濟利益,卻忽視了“又好又快發展”最根本的道理,換句話說就是以經濟發展犧牲了親情、教育的人文環境。當我們犧牲了對孩子的親情培養與家庭教育之後,再回過頭來重新認識和用金錢彌補,所要付出的代價可就不是經濟數字所能衡量的,用亡羊補牢的方式補救與修復是無法挽回的。因此,外出務工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問題、與子女的親情培養問題,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家庭問題了,而是一個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
四,也有部分父母由於長期遠離子女,漸漸地淡忘了對家庭、對子女所肩負的責任和義務,這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
37塊錢與10歲的放牛娃(1)
3月16日上午
37塊錢與10歲的放牛娃
一個年僅10歲的孩子,在這個時間本應該坐在課堂,然而在我眼前的這個孩子的臉龐上卻佈滿了愁容。他的一雙小手不停地在茶樹枝頭上移動著,示範著在教一旁的弟弟學採摘茶葉。
這是今日清早我離開塘壩鄉,向著後坪鄉方向北上時在路邊山坡上看到的一幕情景。
這裡的村寨相距都比較遠,我翻過了一道山,下到谷底,然後又上到半山坡時,才看到一個村寨。原本我沒有打算在該村寨停留,可當我順著彎道穿過寨子時,遠遠就聽見村上小學裡的朗朗讀書聲。在這麼一個偏遠的山區,能聽到這麼悅耳的讀書聲我備感安慰。
推著腳踏車走在這崎嶇的山路上本是很吃力,當聽到這朗朗的讀書聲我頓覺渾身輕鬆,力氣陡增,行走的步伐也輕盈許多,不覺地就走出兩公里多。原來還在我頭頂上邊的山寨不覺地就轉到了我的腳下。也就在我心中暗自慶幸時,眼前出現了兩個小孩子在放牛、採茶。
我找到一小片較為平坦的空地支起車,上前與兩個孩子說話。起初他們有些膽怯不敢與我說話,我就蹲在田坎邊上,耐心地問他們怎麼沒有上學。
小弟弟倒是先開口了:“我才六歲,還不到上學年齡。我哥哥上去了,學校不要他。”在一邊不停地採茶的哥哥聽到弟弟說“學校不要他”的話後,急切地反駁說:“誰說是學校不要我?是我沒錢交學費。”
聽到哥哥埋怨弟弟的話後,我在心裡暗地思量,難道這裡沒有執行國家減免學雜費的政策?我轉問這個哥哥:“學費要交多少?”這時他毫不遲疑地說:“37塊錢。”
37塊錢,只是37塊錢啊,就使一個孩子上不起學,讀不起書,而變成了一個放牛娃!
我問他兄弟倆:“你家就沒有這麼一點兒錢嗎?你爸爸媽媽就沒有這點錢嗎?”
“沒有,我媽媽一直生病,買藥都沒錢。我爸爸掙不到錢,在家裡幹活(種地),沒有掙錢。”
“你們摘這個茶葉能賣錢嗎(在田頭地邊有幾個棵零散的茶樹,要不是兩個孩子告訴我,我還不知道他們在摘茶葉)?”
“能賣錢,過兩天曬乾了就可以賣錢,有人來寨子裡收。”
“你們採的這個茶葉能賣多少錢?”
“能賣十幾塊錢,賣了要給我媽媽買藥。”
“那你就不再上學了?”
“想上,我沒錢交書本錢。”
“那你爸爸不管你們上學啊?學校老師沒有來找你嗎?”
“去年老師來我家叫我去上學了,學校給我免了錢。我爸爸沒有說過,反正他也沒有錢。”
我提出去他家看看,小兄弟倆沒有說讓我去,也沒有說不讓我去,兩個孩子只是直勾勾看著我,一聲也不吭。
從他們的眼睛裡我看出他們不是很情願,也許是對我這個陌生人的一種提防,也許是他們在放牛、採茶不能耽誤。我問他們的名字叫什麼,他們也不告訴我。我取出50塊錢向他們遞過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