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2/4 頁)
然沒有被調走,可是,江蘇省經濟發達,與共和國的往來比較多,對共和國的政策很是有一番瞭解,所以,對共和軍並沒有多少抵抗之心。
也因此,在山東。省和江蘇省兩個省內,共和軍所遇到的抵抗微乎其微,很多地方,都是共和軍一到,守城的清軍就自覺自願地放下武器。就算當官的想抵抗,可是,深知共和軍厲害計程車兵,也不願意給愛新覺羅氐賣命。也是,清軍在日本鬼子以及其它西方列強的手下,吃了多少的苦頭啊,幾乎是每戰即潰。而現在來的共和軍,可是曾經把日本陸軍幹掉一半的中華共和國陸軍啊,以他們的裝備和訓練水平,想跟共和軍對抗,倒不如找塊豆腐直接撞死掉算了。
再說了,幹嗎要跟共和軍對抗啊?當官的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自然是要拼命了。他們知道,一旦共和軍佔領了這些個地方,他們這些清廷的官員就沒有市場了,他們再也無法高高在上、肆無忌憚地剝削老百姓了,再也不能過人上人的生活了,再也不能想幹啥就幹啥,想怎麼折騰老百姓就怎麼折騰老百姓。可是,當兵的並沒有這樣想啊,共和軍來了,老百姓有活幹,有地種,有飯吃,碰上災年的時候,也用不著賣兒賣女了,用不著吃觀音土了。根本就用不著全縣出去討飯,根本用不著到北京去擊鳴冤鼓,人家共和國政府,老早就把救濟糧送到你的家門口來了。共和國建國已在五年了,那個政府好,那個政府壞,這些當兵的心裡都有數得很。在這種情況下,想要讓這些老兵油子以低劣的裝備去對抗眾望所歸的共和軍,那些當官的想得也太美了點兒。!~!
..
第兩百零二章 難題(中)
特別是,自打八國聯軍佔領天津以後,清政府對周邊省份的控制能力就直線下降。正當清政府和義和團義士們與洋鬼子交戰的時候,山東等幾個省份的大員們為了讓自己的地盤免遭兵禍,不但暗中與洋鬼子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即所謂的東南自保,而且,打著破財免災的主意,暗中向洋鬼子輸錢輸糧。這些事情,士兵們都看在眼裡,洋鬼子都不抵抗了,又叫他怎麼去抵抗實力比洋鬼子還要強得多的共和軍?而且,上行下效,你們這些省級的大員可以這麼幹,各個縣府自然更可以大幹特幹了。
所以,第四集團軍上岸後,一路如入無人之境,竟然在行進間就拿下了莒縣、莒南、沂水、沂南等地,並且在二十號的時候,與同樣不受任何阻礙北上的第三集團軍一起,只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就拿下了山東南部最重要的府城臨沂。由此,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的兩個登陸場就連成了一片,共和軍已經在這兩個省份站穩了腳跟。
在攻擊的過程中,共和軍受到的傷亡極少。大部分情況下,當他們來到縣城或者府城時,那裡已經城門洞開,大刀長矛之類的冷兵器扔了一地,迎接他們的,不是清軍那自產的舊式步槍的子彈,而是由當地鄉紳組織起來的歡迎大軍。當然,也有一些例外。在攻佔莒南的時候,離城門還有兩三公里遠的時候,共和軍就聽到了陣陣槍聲,原來是當地的滿族軍官要抵抗到底,導致綠營士兵與滿族士兵交起火來。其結果是,共和軍協助綠營士兵,三下五除二就解除了那些滿族士兵的武器,把他們送進了戰俘營。
佔領了臨沂之後,第三、第四集團軍會兵一處,繼續朝著黃河邊趕去。以共和軍的這種攻擊速度和清軍的抵抗能力,估計只要六七天,就可以打到黃河邊了。現在,張海洋上將最最揪心的就是,如何渡過黃河。
看著眼前的地圖,張海洋陷入了沉思。現在的黃河,跟原世界二十一世紀的黃河可不大一樣。由於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還不大嚴重,其含沙量並不高,遠沒有達到後世每噸水含沙九十公斤那樣誇張的程度。其實,如果張海洋提前四十多年來到這裡的話,根本就用不著渡過黃河,他手下的機械化部隊就可以從陸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