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俄國的農村問題,很複雜(第4/4 頁)
身衣服。
這一整天的行程,倒是讓自己出了不少汗。
面板黏糊糊的,實在不怎麼舒服。
那一條溼過的毛巾擦拭著身體就足夠了。
待清潔好之後,瑪利亞便翻開自己隨身攜帶的筆記本。
颳了刮鉛筆,然後就在上面記錄著今天所看到和所想到的問題。
說實在,問題點很多。
曾經有人說過,俄國是歐洲最大的糧倉。
可如今,引入眼簾的居然是一片片荒地。
這些荒地還殘留著之前耕作過的痕跡。
可是,現在卻被人荒廢在此。
再且,農民並不是沒有,進入村莊時,瑪利亞還能看到不少農夫。
然而這些農夫卻遊手好閒,無所事事。
就彷彿,他們不願意耕作,也不願意再給地主辦事。
是因為覺醒了反抗思想?
這個念頭剛浮現出來,很快就被瑪利亞給直接掐斷。
不可能是反抗思想。
她回想起這些農民跪地時的情景。
手的邊上鐮刀和鋤頭,可是他們卻選擇了跪地,臉龐緊貼著泥土。
與其說他們是覺醒了反抗思想,還不如說他們是不想。
不想工作,不想幹活。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同時,那地主還說出一個名稱。
農社。
這裡的農社並不是村莊,而是一自耕農民自發組織起來的小團隊。
他們會互相幫助,並且一起對抗地主的壓迫。
儘管俄國農民絕大部分都是愚昧不堪,但並不代表所有農民都是如此。
確實會存在著極少個別的特例。
他們會團結在一起,然後組成小團隊。
只不過,這些人很少,而且大部分都是自耕農民,久而久之,就會與公社農民產生衝突。
況且,俄國境內絕大部分都是以公社農民為主。
鄉村公社能夠對土地進行重新分配,同時也能給農民發放救濟糧食,給農民相對應的社會福利。
只不過,瑪利亞今天所看到的巨大部分荒田,都源於鄉村公社。
所以說,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個問題,又一次浮現在腦海中。
眉頭思索良久,門卻被敲他人敲響了。
“殿下,明天我們還要去其他村莊,早點休息吧。”
門外的聲音是斯托雷平。
對於這位教授,瑪利亞還是會給予相對應的尊重。
儘管雙方立場不同,但他對改革的執念,瑪利亞也會給予尊重。
或許,真的需要更多時間去實地觀察,然後再根據情況作出判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