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嬴政是驕傲的,也是醒覺的(第1/2 頁)
嬴政學史之時,便曾懷疑過歷史的真偽究竟有幾分,也漸漸學會了從其他角度去窺探浮華之下的真相。
因此,他其實也疑心扶蘇是否真的死於自刎,會否死於他殺,但他卻並不想在這些細節上深究。
只因為嬴政他自己的成王之路也不算太平,從棄子到質子,又做秦國太子、秦王,最終成為華夏第一個皇帝。
他幾度險象環生,可歷經那麼多場刺殺,他都活下來了。
而扶蘇在他所搭建的基礎之上已經順遂了太多,可扶蘇卻偏偏在壯年之期說死便死了。
在嬴政的視角之下,這的確是扶蘇的不幸,卻也更是扶蘇的無能。
同時,嬴政也氣自己,他對於扶蘇嚴苛,對自己又何嘗不是呢?
他氣自己給扶蘇的關懷不足,對扶蘇的教導不夠,未能提前立太子,也沒將繼承人帶在身旁。
在嬴政看來,是他們父子二人是雙雙昏了頭,而他本人身為君主,又身為長輩,主要過錯更是在他。
是他的決策中的漏洞,導致了大秦的滅亡。
嬴政是驕傲的,也是醒覺的。
識人用人,既是君主的權利,必然也是君主的責任。
所謂背叛和不如他所願,無非是他將錯誤的人放在了錯誤的位置上。
惱火歸惱火,他不會也不願讓情緒影響他對一切事務的判斷和決策。
嬴政自忖,他還有十年,未必培養不出一個繼承人來。
因此,天幕上的煽情之語,他更多的是選擇性地直接忽略。
既然歷史上的他可能因對少子過於溺愛,而給了其他人錯誤訊號。
那麼這一世,他不妨更收心一些,要麼將溫情留予大秦真正的繼承人,要麼一視同仁到誰也不給。
又或許,誰也不給,於大秦才是最穩妥的做法。
唐朝武德年間。
朝臣們不約而同地品出了空氣中濃郁的“父辭子笑”氛圍。
其實他們也不想品出來的,奈何歷史早就被劇透了,如今皇帝和皇子硬要演一個家庭和睦,他們也實在是沒有辦法。
只能默默旁觀,並且妥善保管自己的頭。
但是他們還是想吐槽,有時候皇帝和一眾皇子演起來的時候,他們真覺得挺無助的。
要知道憋笑真的是一件很費力的事,但是一想到這個笑話要用頭買,心中又總是會生出一種置身亂葬崗的安靜感,活生生冷靜下來。
這種心情大起大落的日子如此煎熬,他們是真的有些受不了這父子三人了。
不少大臣暗自嘆了口氣,甚至有些腦子不清醒地開始思考,怎麼才能攛掇李世民搞玄武門政變了。
唐朝貞觀年間。
李世民抱著孩子們好一頓稀罕,他素來疼愛他和長孫皇后的孩子。
也是所有皇帝中難得會親自帶崽的皇帝,長孫皇后走後,李治便是他帶在身邊親自教養的。
【而這個冬天,因天氣原因,多地出現凍雨、大雪,大量的旅客被困在高鐵站內。
在這春運的關鍵時刻,各省份把高鐵爺爺、太爺爺輩的內燃機車都請出來了。】
不認識的名詞一個接一個,除了少數的對數學物理痴迷的犟種,大多數人開始不求甚解。
也正是從這個影片開始,各朝代開始大批次出現熟練掌握天幕答疑機制運用技巧的人。
各朝代的歷史正式開始偏航,駛離他們各自原本的軌道。
此刻所有刨根問底之人,奠定了各自朝代的工業化,同時也奠定了各自世界未來三十至五十年的格局。
然而此時各朝代的黔黎們對此俱皆一無所知,只是阿巴阿巴的,新奇地看著人擠人的高鐵站,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