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懸瓠(第1/4 頁)
北方的朔風已經吹到了汝南懸瓠城。
此城在後世隋唐後改名叫蔡州城,是中原地區的重要樞紐要塞。
從這裡,可以南下淮水,連通徐揚,本來就是陳、蔡、汝、潁諸地漕運的關鍵節點。
而不僅如此,懸瓠城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它整個城市都是被汝水給包圍的,整個就像是懸在汝水上的瓠瓜一樣。
所以別看此城現在好像不出名,但實際上在後世,卻無數次決定著歷史的走向。
當年拓跋燾率領大軍二十萬圍攻懸瓠城,準備南下攻滅江南,但誰也想不到就在這裡被城內的千人守軍給阻擋了。
而在這一個位面,因為郭嘉的未雨綢繆,在作為汝南郡守坐鎮在懸瓠期間,他在原有的城防基礎上再一次擴大,將整塊河中地都攘括起來。
此前,懸瓠城只是一座小壁,周長不過六里,一面城牆也就是八百步的樣子。
但後面陳公國將政治中心從平輿轉移到懸瓠之後,為了安置大量的軍吏、工匠、士家,就開始將城區向外擴張。
到郭嘉主政後,終於擴張為內外雙城的佈局。
其內城就是原先的懸瓠老城,除了城牆高度提高到了四丈高,大體沒有什麼變化,設四門。
而外城則非常巨大了,它是圍繞著整個河中地建造的,所以算是一種不規則的城牆,整體周長有二十四里,將整個河中地包圍起來。
因為有汝水作為外圍,所以外城的城牆就修到了三丈高,設了三個門,分別是左汝水邊上的西門,右汝水邊的東門,以及東門。
而作為懸瓠外城天然的護城河,那汝水有多寬呢?其足足有三十丈之寬。
可以說,懸瓠城這樣的關防規模,在它落成後的那一天開始,就成為了中原第一城。
但再堅固的要塞也挽回不了大局的敗壞,此時的大陳公國在廣大的中原大地上,只有寥寥數城還在堅守,剩下的早已豎起了杏黃大旗。
此時,懸瓠城內就聚集著十幾萬軍民,這些人都是袁氏的核心和那些不願意屈服於泰山軍的汝、潁、陳、沛等豪強世家們。
可以說,現在的懸瓠城就是中原反泰山軍勢力的最後堡壘。
但即便懸瓠城如此堅固,卻依舊不能給城內的居民們帶來多少安全。
就在此前不久,城內的頭面人物和袁尚、袁熙、郭嘉、逢紀、郭援、辛評、辛毗、管統、華彥、孔順等幕府核心,一同登城。
本來他們是要喜迎從附近支援過來的援兵的,卻不料看到了一場絕望的場景。
當時大概有兩三千的汝南兵從平輿一帶支援過來。
但在要到懸瓠北,也就是汝水北岸時,忽然遇到了二十騎的泰山軍哨隊。
這支哨隊是泰山軍的一支標準的遊奕探哨,在遭遇到這支汝南兵後,並沒有打算發起進攻,就準備撤回去。
但當時的汝南兵將領遙望見南面懸瓠城上的叢叢身影,果斷決定攔截這二十多騎的泰山軍。
其意圖很明顯,就是見泰山軍這邊人少,便覺得可欺,想要拿這些人的人頭鼓舞城內計程車氣。
既然這些汝南兵這般囂張,這些泰山軍哨騎們也沒有要退的打算了。
他們直接列出了一支小陣,其中以十騎居前,然後左右兩翼各分五騎作為張目。
在那些汝南兵都沒有來得及列陣的時候,泰山軍這邊騎隊就開始猛然衝刺。
最前的十騎並列張開,用馬槊直衝汝南軍,兩翼的泰山軍則撒放箭矢,不斷射殺那些有華麗軍衣的汝南軍吏。
片刻間,這二十騎如下山之虎,在汝南軍中橫衝直撞,前後突殺。
而汝南兵壓根就沒有抵抗意志,只是這一輪就全軍過半,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