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第1/3 頁)
若是其它的事,她也許會使小性子抱怨,但是這次事關景夫人,那是景皓宇的親娘,就算再怒只放心裡就好了,在他難受愧疚之時還對他發脾氣,那隻會起反效果,對於一個孝子來說,就算父母有天大的錯也是容不得別人說一個不字的。
就因曉得其中的利害,所以莫芸溪在景皓宇面前表現得很大度,她知道景皓宇對她有愧,她表現得越是體貼溫柔,他便越想對她好當作補償。這幾日她忍得辛苦,不過卻覺得值。不用她去抱怨,不用她去辱罵,景夫人也不會有好果子吃,若是她罵了、抱怨了,影響了夫妻關係可就得不償失了。
有時她很恨自己太過理智,但是不可否認,景皓宇這麼多年來一直對她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她理智,不小家子氣不怨天尤人。身為人/妻,不可能事事如願,尤其在古代這個重孝道的時代。當人媳婦不比當女兒,有句話叫&ldo;受寵的媳婦不如受氣的閨女&rdo;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聽了莫芸溪的話,景皓宇更是感動:&ldo;會的!我一定會回倍對你和孩子們好。&rdo;
莫芸溪笑了,靠在景皓宇肩膀上聽著他說起密信還有景夫人去家廟的事。
景老爺做事效率很快,只一天半的功夫,便將景夫人去家廟的事安排妥當了,帶的下人、生活用品、護送之人等等都在一天之內全部安排妥當,一大早便安排景夫人出發,期間不管景夫人怎麼哀求哭鬧都沒用,景老爺是鐵了心要將她送走。
對於外界的傳言,景老爺決定採取拖字決,就對外稱是景夫人太過操勞導致身體抱恙,於是去別莊上休息一些時日,待身體好轉後再回來,若時間一久,外人見景夫人還沒回來生疑的話就另想方法,總之近幾年內是不打算景夫人回來的。
景夫人走得很不甘,享福多年,突然去冷清的家廟念經拜佛,這讓她如何接受得了?沒人為她向景老爺求情,本指望景皓宇幫她,結果兒子被兒媳教壞了,對她即將去家廟受苦一事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唯一的兒子都指望不上還能指望誰?現在她唯一能盼望的便是過不久景老爺就將她接回府,否則她晚景可就淒涼了。
對於景夫人去家廟的事,景皓宇並沒有如莫芸溪想像的那樣會消沉很久,而是隻兩三天的功夫便好轉了。
&ldo;你今日看起來很開心啊,公務上的事解決了?&rdo;莫芸溪斜睨著自回來後臉上便一直掛著笑的景皓宇。
&ldo;解決了,我並非因這事開心,而是因為別的。&rdo;景皓宇含笑坐下來,倒了杯茶自行飲了起來。景夫人走之前自私房錢中拿出了七千兩銀票,一萬兩湊齊後便秘密給上峰送了過去,密信已經當著他的面被銷毀,這件事基本算是告了一個段落。
&ldo;說來聽聽?&rdo;莫芸溪將丫環支開,開心地看著著景皓宇,她就擔心他鑽牛角尖,現在他想通了她終於可以放下心了。
&ldo;沒什麼,就是對於娘去家廟一事突然想通了,起初總覺得她如此都是我這個兒子失職,沒在她與你之間搭好橋樑才發生這種事。現在我不那麼悲觀了,事情已然發生,再懊惱再悔恨又有何用?每件事都有兩面性,不能總在有弊的一面徘徊不去,應該要多往它有利的方向想想才對。娘去家廟並非是壞事,也許開始她會不適合繼而發脾氣,但在那裡吃齋唸佛久了也許心態會有所轉變,對她的身心都有好處,留在府上我反到覺得對她並非是好事。&rdo;
景皓宇邊說邊感嘆,以前總想著景夫人去家廟後日子不好過,於是他的心情便很差。現在他突然明白,雙方若起了天大的衝突,最好的解決方法便是長久分開他們,時間一久,再大的矛盾也有淡化的一日,這對雙方都有利。畢竟不用擔心出現魚死破網,雙方鬥個你死我活的慘劇發生,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