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1(第2/2 頁)
臺最大的不同,是驚人的靜謐和淡淡的香氣。觀景陽臺擁有最佳視角,全景式居高臨下,馬場俯瞰如一隻雄姿勃發的獵鷹。而這裡的觀眾卻似乎是在聆聽歌劇,而非觀看一場激動人心的賽事——無論是他們的穿著規格,還是舉止神態。
港人對馬術的熱愛,除了一點點始源於英國貴族階級宣揚的運動品格,更多富人讓自己的小孩訓練馬術,目的其實是拉郎配,尋得一個同樣有錢的親家。所以馬場裡隱藏在比賽背後的,是階層,這才是最刺激靈魂的地方。不在乎什麼運動,只在乎誰在玩,有的人是風向標,有的人是韭菜,現代社會分工非常地明確。
所以在香港,精英人群的身份彰顯除了豪華遊艇和私人飛機,一定還得加上一條:擁有香港馬會會所的會員身份。馬會門禁森嚴,新人必須由一位遴選會員提名,並獲得另一位遴選會員附議,再列舉三位準備支援其加入馬會的普通會員,才可能被馬會董事局考慮接納。看看那一份二百人的名單,其中許多香港人耳熟能詳的人物,他們名字後誰不帶著各種爵士勳銜的簡稱。
有的人還在孃胎時便被塞入了哈羅伊頓的預備名單,祖祖輩輩的雕像矗立在國宴廳外,平時愛惜備至的是一枚家族紋章戒指。就是這麼一類人物,從去年起便不斷申請賽馬會的遴選資格,作為會員的他連續參加了五年賽馬會,終於取得了推薦人一封的簡筆信。至今被拒門外。極端情況下,你甚至要等某一位會員故去了,才能補位進入。
但有的人,天賜的福氣永不知享,鬼門關都走了一遭,還就是不上道。
何意羨當初在港怡醫院恢復得很不錯,每週二週四,哈琦都會帶他來馬場散散心。
畢竟當賽馬會還叫英皇御準香港賽馬會的時候,他們就已是顯赫的馬迷世家了,擁有港島毋庸置疑最大的馬廄。尤其是何崇玉,二三十年前的報紙上常常出現他與家人笑呵呵牽著頭馬的形象。賽馬圈的人無不對他五體投地。他們說,何崇玉可以把大象控制在離一顆花生一寸遠的距離,直到規定餵食的時間。他有一種天賦的獨特預知能力,好像活在超前任何人的二十秒之處。他的馬匹狀態神勇,一代名駒在香港經濟最低迷的時候橫空出世,二十三連勝振奮了馬民的心,每當它出賽,馬民們為它而來,為它下注,隨著何崇玉的馬“尖叫三分鐘”,甚至有一些人賽後選擇不兌換豐厚的獎金,收藏對應的馬票作紀念。只因他閃電一般馳過賽場的時候,無法讓人不心如風動。
然而他的小兒子何意羨,一來馬場只會在看臺那幾個廉價色素飲料吧的小桌子前擠來擠去。有一項不成文的規矩,女人可以穿得鮮豔與否和家族的地位息息相關,這是在遵守和突出權力結構。何意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