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虎狼(第1/4 頁)
崇禎十四年。
九月十三日。
京師。
商行市井雖然仍舊熱鬧,街頭巷尾雖然仍舊熙熙攘攘。
但是京師的上空,卻是陰雲重重。
入目之處,皆是一片晦暗。
這座都城,在崇禎十三年時曾經短暫的重新煥發了生機。
但是現在,那生機又重新消失不見。
哪怕是清晨時分,仍舊是顯得暮氣沉沉。
或許,是存在的歲月太長了。
也或許,是經歷的風霜實在是太多了。
乾清宮內。
崇禎坐於首座之上,宮內眾臣林立,唯有一人坐於前列。
此人正是從南方受詔趕至京師,而後便立即被任為內閣首輔的周延儒。
這已經不是周延儒第一次作為首輔。
就在崇禎二年時,周延儒便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
翌年二月加太子太保銜,改任文淵閣大學士,九月又升任內閣首輔,加少保銜,進武英殿大學士。
後來因為在和溫體仁的政治鬥爭落於下風,不得已只能稱病乞歸。
不過現如今,國事艱難,時局困頓。
後任的首輔一任不如一任。
崇禎也終於想起了周延儒這位曾經的首輔。
周延儒在任之時,國內時局還算是往好的方向發展,沒有像是現如今這般一頹再頹。
在前些時日的奏對之中,讓崇禎覺得委任周延儒作為首輔的選擇並沒有做錯。
周延儒上疏,如今時局如此,可以請釋放欠漕糧的那些欠戶,免除民間積年拖欠賦稅以使得流民歸鄉耕種。
凡是遭遇兵禍、災荒的地方減免今年田賦、寬宥戍罪以下人犯、復詿誤舉人、廣取士額、召還因言事而遭貶謫的官員等。
這些舉措,都讓崇禎感覺極有道理。
崇禎對於周延儒很是尊敬,在此之後,一直稱呼周延儒為元輔或是先生,甚至頻繁賜坐、賜膳。
曾經薛國觀在任,可沒有多少賜座的殊榮。
這份殊榮,在歷任首輔之中,只有楊嗣昌曾擁有過。
足以見崇禎對於周延儒的倚重。
遼東傾覆、西北失守。
南國的局勢也是一日不如一日。
崇禎早已經是心急如焚。
偌大的朝堂之上一眾大臣,崇禎都感覺不可信任。
陳新甲雖然勇於任事,但是到底是才能不足,不足以支撐國家。
如今國勢每況愈下。
周延儒的到來,也算是讓崇禎這個溺水的人抓住了一個可以依仗的事物。
“松錦兩城糧草已近枯竭,只夠維持四月,若是儘可能節衣縮食,也只能是延長兩月的時間,預計到明年開春不久,兩城便要斷糧。”
“屆時……”
陳新甲的話並沒有說完,但是在座的群臣和崇禎卻是都明白了陳新甲的意思。
等到明年開春,松、錦兩城彈盡糧絕之時,便是城破軍敗之日。
松錦一失,杏山、塔山自然難以防守。
到時候大明在遼東之地,將會只剩下寧遠這一座孤城。
沒有了遼東的松、錦,清軍將會越發的肆無忌憚,到時候一次次的入邊劫掠將會重演。
經歷了松錦、西北兩方戰場的失敗。
國家在北方几近無有可戰之兵。
也不能像是此前幾次清軍入寇之時,號召天下兵馬勤王。
因為如今的南國的兵馬,全都被調集前去圍剿萬民軍以及張獻忠了。
國事艱難,朝廷對於地方越發的薄弱,西南的土司也已經開始有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