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4/5 頁)
女了。一時吃不掉,又不想放人,於是這些野獸便將八千名少女全部趕到易水淹死,易水為之斷流啊。而羯族這個來自西方的白種兇悍民族,行軍打仗沒有糧草,就以擄掠漢族女子作為軍糧。他們稱漢族女子為“雙腳羊”,夜間姦淫,白天宰殺烹食。羯族人建立了後趙。後來漢人領袖冉閔滅後趙時,一次解放被擄掠、作為“雙腳羊”的漢族女子就達二十萬。
“戰亂之苦,真正苦的是老百姓啊。”老尼一臉慈悲,寶相莊嚴。
老尼還說,當她看到大唐有了“貞觀之治”後,便再也不想復國了。
老尼說,羯族這個兇悍的民族到了史稱“侯景之亂”之後才最終被滅。
什麼是“侯景之亂”呢?老尼說,由於羯族的殘暴屠殺,當時北方的漢族幾乎到了滅族的邊緣。殘留的漢人,紛紛築堡自衛,與之對抗。冉閔發出“殺胡令”,號召漢人復仇。於是漢人紛紛起兵,殲滅了三十多萬羯族與匈奴為主的胡兵,後來在鄴城又殺了二十幾萬羯族人。真是血流成河啊。在血腥的報復中,羯族人與匈奴人被基本殺絕,但一支萬人的羯族部族,因為向北投降鮮卑而儲存了下來。鮮卑人幫助它們殺了冉閔,入主中原。
這支羯族人在鮮卑的統治下以打仗為業。後來鮮卑內戰,他們造反,但終是勢單力孤,在鮮卑的打擊下他們南逃到了南方的梁朝,梁朝接納了他們,收他們為僱傭軍。但忘恩負義的羯族人在侯景的帶領下發動叛亂,軟禁了梁武帝,對江南人實施了血腥的種族屠殺,使原本人口眾多,沃土千里的江南赤地千里、屍骨遍野。僅僅建康城,就有四萬戶約二十萬人全被殺絕。這次戰亂,就叫“侯景之亂”。
老尼說,雖然最後此悍族終於被滅,但南梁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凌風當時不知道老尼為什麼要向他們講這些,現在明白了。天下易替,朝代興亡,苦的是老百姓。老尼的話和郭子儀的話如同一理。
凌風后來知道,兇狠殘暴的羯族從地球上消失了,但卻留下了一樣東西。
這種東西名叫羯鼓。
羯者,被閹之公羊也。羯鼓,就是用公羊皮做的鼓。羯鼓形如漆桶,兩面蒙公羊皮,用床架承放。
凌風在東宮和太極宮玄宗的宮殿裡見過這種鼓。
宮中傳說,精通音樂的玄宗李隆基十分喜歡這種樂器,認為八音之中,應以羯鼓為首。
不但如此,玄宗還自作鼓曲《秋風高》。每當秋高氣爽,他必奏此曲。而且為了練好羯鼓,打折了三立櫃的鼓槌。
玄宗李隆基喜歡羯鼓,不知是不是僅僅喜歡。
注:①《舊唐書》載:百戶為裡,五里為鄉。兩京及州縣之郭內,分為坊,郊外為村。里正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里正即一里之長。
②唐代反武則天的軍事首領。684年,因貪贓被貶為柳州司馬,與唐之奇、杜求仁、駱賓王等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臨朝,後為武則天所派大將李孝逸擊敗,為部下殺死。
③建立燕國的慕容鮮卑和建立北魏的拓拔鮮卑雖同名同姓,但不是一個民族。拓拔鮮卑很早就居住在大鮮卑山(大興安嶺),後來離開大鮮卑山進入呼倫貝爾草原,東漢中期來到陰山一帶,和匈奴人結合,形成了號稱“鮮卑父,匈奴母”的拓拔部落。拓拔鮮卑和匈奴一樣,都是黃種人。而慕容鮮卑則是東胡的後代,東胡被匈奴亡國後,退居鮮卑山(遼西的努魯爾虎山)。他們被稱為“白虜”,具有白種人的特徵。
第二十五章 臘月雪(1)
村人聽說封權就是販賣嬰兒的踩點人之一,喊殺聲中扁擔、木棍猛向封權身上招呼。封權苦於穴道被封,動彈不得,空有一身武功,被打得 “嗷嗷”直叫。
“大俠救我。”封權被人一打,情急之中氣一衝,穴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