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第2/3 頁)
給臺灣造成不少經濟損失。因為氣候的關係,在西太平洋形成的颱風,幾乎都是朝西北方的臺灣跑,所以臺灣每次都首當其衝。
有一年夏天,在北京坐計程車,剛好聽到廣播在討論颱風的問題,那陣子海棠颱風來襲,對臺灣及大陸東南沿海造成相當大的破壞。開放聽眾發表意見,就聽主持人讀了某聽眾傳簡訊來的意見:颱風可以減輕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酷暑……真是一聽就令人火大,心想這傢伙八成是住在北方的人,沒嘗過颱風的滋味才會這麼說,而且用&ldo;長江中f遊地區&rdo;這個專有名詞,我看是個中學生吧!
可能大家都看到過美國颶風的威力,實際上颱風跟颶風一樣是熱帶氣旋形成的,只是不同地區名稱不同,但颱風的威力常常不比颶風弱。在大陸東南沿海一定都會遇到這些事,但其實吹到東南沿海時威力已減弱一大半了,因為颱風只要吹過臺灣,威力就減弱了很多。
有一次在廈門時,我聽到好多導遊都這麼說‐‐&ldo;因為鼓浪嶼上的鄭成功像保佑,所以幾乎都沒有颱風直撲廈門……&rdo;聽著就相當不以為然。廢話啦!因為颱風依照路線經過臺灣中央山脈時,結構及強度就已經被破壞一大半了,通常就會轉向,不會依照原路線繼續往廈門方向過去,就算到廈門也是很弱了,颱風不會直撲廈門也是理所當然的。相對的,通常颱風破壞力最強的地方首當其衝就在臺灣東部。
2001年,接連來的兩次颱風‐‐桃芝颱風及納莉颱風,簡直就是那一年的噩夢。桃芝颱風來之前,大家普遍認為是中度颱風而已,太過輕忽,結果造成兩百多人死亡失蹤的慘劇。這些災情大部分是集中在東部花蓮及中部山區。在前兩年,臺灣剛經歷了&ldo;9&iddot;21&rdo;大地震,震中的中部山區土質已經鬆動,沒想到這颱風跟著一來,造成大規模的泥石流及塌方,災情慘重。大家都沒想到會那麼嚴重,算是臺灣40年來災情最嚴重的一次颱風。
一個月後,納莉颱風也跟著來了。這次颱風死了九十幾個人,而帶來的超大暴雨,讓全臺從南到北幾乎都被淹在水裡。在高雄市區,甚至出現了比較高的地方當做&ldo;碼頭&rdo;,用擺渡來接送的情形,好像回到幾十年前。
在臺北就更慘了,半個臺北市都泡在水裡,就連地鐵都被淹沒了,臺北市幾乎從來沒有遇過這種事,所以應變也不足。但更嚴重的,是對從來不知民間疾苦的臺北民眾心理的打擊,當時就看到新聞裡,一位民眾憤怒地對鏡頭大喊:&ldo;這裡可是臺北耶!&rdo;好像&ldo;高階&rdo;的臺北就不應該發生這些事一樣。結果,那陣子最忙的可能是海軍陸戰隊了,一輛輛海軍陸戰隊的兩棲戰車一直在淹滿水的街道上破水穿梭前進,每一輛上面都坐滿了民眾。
沒經歷過颱風的人可能很難想像颱風夜風雨交加的景象:強風在窗外咆哮,如同要把窗戶吹破般恐怖。臺灣人從小就被教颱風來時的防颱準備,比如說窗戶釘好(不過現在沒人再住木造房了)、離開低窪地區到高地區(基本上現在高點兒的地方都有泥石流)、要準備充足糧食(這通常是吃零食的藉口)、不要到外面亂跑(這倒是真的,什麼東西倒下來都不知道)之類的……
當然啦!臺北的小朋友可能會沒有這些防颱準備的經驗,但以前一定有颱風夜停電,窗外風雨交加,屋內點著蠟燭全家聚在一起聽廣播裡各地民眾一直打電話進來報告災情的經歷,並且好像一定要吃泡麵配罐頭這種&ldo;戰備糧食&rdo;才有颱風夜的感覺(明明就有煮飯)。在颱風夜裡,晚上不睡覺好像都沒關係,都不會被罵,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