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第1/3 頁)
反正,這一年的臺北市長選舉是雙雄對決。其實,還有一個新黨的王建瑄。這時王建瑄的角色就相當微妙了。因為陳、馬兩人的支援率幾乎一樣,雖然一般都認為陳水扁會當選,他所到之處的確人人為之瘋狂,尤其是年輕族群。但實際上馬英九一直領先陳水扁些微的票數,所以王建瑄能得到多少選票,就關係著這場選戰誰能勝利。
陳水扁在這場選戰中簡直將行銷策略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這次選戰中,陳水扁除了本身的競選總部外,另外成立了一個名為&ldo;扁帽工廠&rdo;的另類競選總部。那是一整棟充滿了後現代氣氛、像pub一樣的建築,裡面有咖啡吧、演講廳、視聽間等。而所謂&ldo;扁帽&rdo;,那是一頂墨綠色的毛線帽,本來只是籌備選舉經費而做的義賣品,沒想到這個玩意兒的推出卻意外地造成全臺的大搶購,成為當年的時尚流行商品,全臺灣到處都可以看到有人戴著扁帽。於是,陳水扁方面索性將&ldo;扁帽工廠&rdo;作為一個創意性品牌,繼續推出一些周邊商品,如個性筆記本、滑鼠墊、馬克杯等,也造成一股收集及流行的熱潮。一件由政治人物產生的附屬產品,竟變成商場上供不應求的熱賣商品,我看世界上也只有把選舉當成全民運動的臺灣會創造這樣的奇蹟。
但這次選戰,陳水扁卻犯了一個錯誤:越到選戰後面,越來越挑起省籍情結,又有民進黨內人士說馬英九是&ldo;新賣臺集團&rdo;的一分子,結果,選戰越打越悲情,反而不如四年前那充滿了&ldo;快樂、希望&rdo;的氣氛。雖然這次選戰,省籍因素也沒有全面發酵,但陳陣營的某些言論的確刺激著外省族群。
反觀馬英九陣營,選戰越到後面越歡樂,泛國民黨陣營算是團結了起來。所以在他的場子裡,不只可以看到國民黨黨旗,還會有新黨黨旗。
馬英九這場選戰越打越歡樂,陳水扁則是越打越悲憤。這種情況在選前一夜兩方的造勢大會上特別明顯。陳這邊,不斷地重複以往民進黨一貫的臺灣人悲情訴求。反觀馬這邊,現場越來越high。&ldo;電視機前面的朋友們,快來現場跟我們一起歡呼!&rdo;鏡頭裡的馬英九這樣熱情地說,讓當時很多支援陳水扁的年輕人也忍不住心動。
結果隔天,馬英九以6的優勢擊敗陳水扁。這次選戰是國民黨分裂後的首次大團結,但同時也造成了新黨的泡沫化。陳水扁落選致詞時也算夠有風度的。過不久,陳水扁將市長交接給馬英九。誰知道10年後他們兩個又交接了一次。
陳水扁擁有大批的年輕支持者,其實很多人都沒有投票權,只是跟著喊慡而已。但兩年後的大選,他們都已經可以投票了,成為一股有力的票源。
同時間的高雄市長選舉,一樣翻盤,民進黨的市長候選人謝長廷,南下遠徵,擊敗了時任的市長吳敦義。到此,臺灣北藍南綠的局面基本上已經形成。
&ldo;凍省&rdo;讓宋楚瑜和李登輝結下樑子
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是,省長選舉及臺灣地區&ldo;大選&rdo;,要是省長拿到的票比&ldo;大選&rdo;候選人的票還多怎麼辦?是不是代表省長更有統治的正當性?會不會引起所謂的&ldo;葉爾辛(葉爾欽)效應&rdo;?還好後來1996的&ldo;大選&rdo;,李登輝總得票數還是比1994的省長宋楚瑜票數高。
1949年國民黨到臺灣後,一個臺灣島就有&ldo;中央&rdo;、省、縣市、鄉鎮四級&ldo;政府&rdo;。1998年,李登輝為了鬥掉宋楚瑜,乾脆把省給&ldo;凍結&rdo;起來了。這一&ldo;凍&rdo;,也&ldo;凍&rdo;掉了李登輝及宋楚瑜的關係,導致後來國民黨的再次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