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九章 何不(第1/2 頁)
你還別說,大家信任譚知縣也敬重有學問的人,評級當天到場的不只有揹著布匹希望賣個高價的農戶,還有不少聞訊而來的鄉紳。
喜的林二牛和壯壯捋起袖子忙,他還和沈小葉道:“如果明年譚知縣還在這任職就好了。”
“那也不可能再幫我們搞這個陣仗。
今年我們做價公道,明年再來,他們必定願意賣。”沈小葉挺心動這邊成片棉田的。
但她計算了下,還是在靈河和寶河兩縣尋地方種更好,原因很簡單,她家人手不足,且棉田每隔幾年需要換地種才行。
再者,方便她自產自銷進行管理,說不定十幾年後,自己也能加入開中輸布換取鹽引。
林表叔十分贊同:“咱農人一年到頭忙個不停,賣新糧買陳糧,也就圖個一年都吃上飽飯。
譚縣尊是懂咱們的,是個好官。”
譚知縣有辦大集會的經驗,早早派人在縣學挨著的文廟門口,搭起了臺子。
並且街道兩邊都有幫閒指路引導,又有衙役維持秩序,沈小葉只要和驗布的人在高臺上收布就行。
她比較佩服的是人譚知縣在高臺下還組織了糧倉吏目,將往年的陳糧賣給剛拿到布錢的農戶,好給將要收倉的秋糧騰地方。
而且還十分貼心的,給準備了免費麻袋,主打一個縣城掙錢縣城花,今冬不再餓到家。
現場熱鬧的很,不少縣城裡織布的女子,也聞訊來賣布換糧,為的就是多買幾鬥糧食。
原先持觀望態度者也蠢蠢欲動,畢竟臺上評級別的幾個老織工老掌櫃,在肅寧一向以手藝好,公道著稱。
這僅僅評級一天下來,沈小葉就收到七八千匹布。
而且當場分出等級之後,由車隊的老兵們分類打包裝走。
附近圍觀的鄉紳發現,沈小葉並未當眾曾公佈冬天織布的妙招,都很有意見。
他們派出代表去找壓陣的知縣,後者淡淡的道:“叫你們的人上去賣給她十匹八匹布,不就知道了。”
幾個代表面面相覷,又覺得譚知縣說的好有道理,你不與人家做買賣,人家為何要告訴你?
他們立刻採取行動,果真從沈小葉那裡得知,只要挖個地窖,在下邊織就能鎖住棉線水分。
好些人恨不得連夜挖窖,當中還真有人這麼幹的,河西村裡長就領著村民挖了一夜。
無它,這個村百戶人口有七成是同出一族,都聽他的。
里長說了,必須搶在各個小織坊前,試織出更好的布,以後河西村的女子,只要布織的好都不用下地幹活。
而且大家得知,開春正月裡沈小姑娘還來買布,就幹勁兒十足。
村民們卻是不知,這位里長聽沈小葉的妙招如此簡單之後,就危機意識上升。
白天時等到沈小葉吃飯,專門找她問:“據說,我們縣城如今有三家超過五十個織工的織坊,其他七八十來人,二三十人的也有好幾家。
一旦他們也知道這方法,秋冬天比我們織的就更多。
小姑娘有啥法子教我不,看在我與你外公一見面說得來的份上。”
“很簡單,集中力量辦大事。
先挑個地方挖出大地窖,讓村裡織布好的人都用,慢慢形成習慣,河西村也能成為一個織坊。”沈小葉覺得河西村可以一試,畢竟船小好調頭,而且從短暫接觸中就能看出這個村的人齊心。
河西村裡長遲疑的問:“萬一不成呢?”
“會織布去加入別的織紡,其他人專心種棉花,什麼套種,三年兩輪作,都搞起來。
織坊再多,也要有棉絨紡出的線,才織的出布。
同時你們村離河近,搞些桑蠶,養魚養鴨的生計,也能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