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5 頁)
開心喜歡不就是她所盼望的嗎?再說這媳婦也是她挑的,大體上也不錯,又何必當個惹事婆婆呢?她的兒子博果爾,她還不知道嗎,壓根就不是那種有了媳婦忘了孃的不孝子。有這等功夫,還不如讓兒子媳婦多親近親近,早點給她生個孫子才真正如了她的意。
六月中旬,新婚滿了一個月,博果爾送尼楚賀回孃家“住對月”,自己則上兵部報到,正式加入督練營。貴太妃見媳婦回了孃家,兒子去了西山,自己也進宮去住上幾天,宮裡可是進了一個備受寵愛的佟臘月,那醋罈子皇后豈有不酸的理,大概又有好戲看了。
二十
二十
督練營,宗室子弟入伍者大多聚集於此處。這裡博果爾很熟,他曾經在這裡度過了幾年的時光,還曾經隨著簡郡王濟度和巽親王常阿岱數度以砍殺逃兵取樂。
說句實話,就算過了三百年,博果爾也依然不認為自己當年殺幾個漢人逃兵就真的有錯,如果說他們真的有錯,也不過錯在手腳不利落,留下了蛛絲馬跡添了麻煩罷了。說句不好聽的,建國伊始殺的漢人又何曾少過,屈死的人歷朝歷代都不計其數,更不用說這些逃兵本就罪有應得,他們只不過拿來練練兵罷了。
滿漢一家,什麼時候真正做到了滿漢一家?就拿順治來說吧,針對同一件事提出異議的兩個滿漢官員,他一旦發起火來,遭殃的從來都是漢官。只要大清國存在一天,旗人就會比漢人尊貴一些,要不這大清國還缺了存世的基礎。
相對於實現理想化的滿漢一家,博果爾覺得保持住旗人的勇猛更實際一些。想想幾代後只會拎著鳥籠子無所事事的旗人壯丁們,博果爾就無比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旗民依然血性的時代。
從三百年後回來的博果爾不懂什麼叫革命,什麼叫民國,他只知道大清國沒了,龍興之地讓倭寇佔了。他三百年沒有出過紫禁城,他不知道世情的變幻,他只能看著紫禁城裡日出月落,日復一日。自宣統三年六歲的小皇帝宣佈退位後,博果爾就開始思量一個問題:大清國之所以滅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五年後的一次努力也不過堅持了不到五個月,小皇帝再次沒能坐穩皇位,又過了七年,長大成人的博儀連自己的家都保不住,居然被逼著離了宮,博果爾徹底對大清國失望了。這是為什麼呢?
紫禁城是大清朝至高無上的皇權所在地,可也是世上訊息最閉塞的地方。康熙雍正朝時情況還好一些,皇帝耳目眾多,下面的真實情況還知道得稍多一些。到了乾隆朝後期,充斥著乾清宮的大多是歌功頌德的摺子,報喜祥瑞的奏本,好象連災荒都少了許多一樣。越往後,大清的皇帝們就像被關在紫禁城裡的鳥兒一樣,外面的臣子報告你什麼訊息,你就只能知道什麼訊息。再後來,居然冒出一個葉赫那拉氏家的女人垂簾聽政,實際統治了大清朝近半個世紀,生生斷送了大清江山。
其實,就象太陽東起西落一般,一個朝代的興衰成敗本是世間規律,在所難免,只是身為愛新覺羅的一員,博果爾總感到無盡的唏噓。如何解除三百年後的危機,博果爾無計可施,博果爾也不能向任何人說大清國只有三百來年的國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現在。
督練營如今由簡郡王濟度掌管,他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也渴望著沙場建功,所以他總是不遺餘力的操練著營中的官兵們。博果爾很是喜歡這種氛圍,他上輩子從未上過沙場,但這輩子他是誓要走上一遭的。
簡郡王濟度,現年21歲,鄭親王濟爾哈朗第二子,正是青年氣盛之時。他為人方正,對如今乾清宮的那位,頗有幾分看不上。福臨的敏感多疑與自卑懦弱都讓濟度覺得不可接受,大清朝的皇上應該如大山一般穩重,讓人覺得可靠才是。相對而言,對著滿腔豪情,與他有相同抱負的博果爾,濟度反倒更願意親近一些。
博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